-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绪论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答: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枝学科。使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答: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可在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无害,而对昆虫有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所以说,微生物即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名词解释:无菌技术、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菌苔、分辨率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分辨率:是指显微镜(或人的眼睛距目标25cm处)能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分离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如产胞外蛋白酶)微生物。答:采样:在生活垃圾堆放处附近的土壤取样;富集培养:在含脱脂奶粉的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至浑浊;筛选纯化: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梯度稀释样品,将稀释好的样品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在培养箱中培养;鉴定保存:培养后的平板上的菌落边缘有透明带的即为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取出保存。简述微生物的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答:基本原理: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常用方法: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简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答:(1)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2)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3)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4)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机制。答: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或沙黄复染;机制: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的不同,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阶魔方F2L公式研究及记忆方法.pdf
- 装表接电工考试(技师)习题库(第1部分).pdf VIP
- 幼儿园-健康-危险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课件(互动版).pptx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Q∕GDW 11316-2018 高压电缆线路试验规程.pdf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护理查房.pptx VIP
- 0723S03016-监察法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申静、李芹.docx VIP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分级目录2015版.docx VIP
- DB5328T 44-2025 珠芽黄魔芋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