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秋季学期班主任培训材料
2013.9
有的班主任工作没少做,可效果并不明显。分析一下,发现不少老师是把一个数学符号写错了,具体地说就是把七个不等式写成等式了。????????? 一、合“法”不等于合情????????? ????? 班主任常常会用各种“制度”“常规”“守则”等规范学生,从课上到课间、从教室到宿舍、从学校到家庭、从学习到做人,“规则”一项不漏。表面看,班级纪律井然有序,效果不错,但在遇到纠纷时,往往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视同仁,却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按规定,这没有任何问题,但这种做法对那些“学困生”要求过高,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并不符合情理。所以,规则、制度不一定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合情合法。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可以被灌注的“容器”,强行要求他们“接受”各种规定,而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郁闷心理或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很有可能让我们教育者遭遇尴尬或处于被动。????????? 二、“发火”不等于威严????????? ????? 有的班主任,有时见学生犯错误便大发其火,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不成想声音提高了,威严却降下来了。真正的威严是靠以身作则树立起来的,要有正气及正义感,要有让学生尊重、敬畏的人格,要有为学生甘于俯身的气度,要爱憎分明、敢说敢做。在批评学生时要抓住“事件”本身来谈,不要翻老账,更不要将小事扩大,无限上纲,要表现出同情和体贴之情。说到底,班主任的威严不是让学生怕,而是让学生敬。如果学生怕你,就会“敬”而远之、“口服心不服”了。????????? 三、创新不等于进步????????? ????? 有些班主任喜欢在班级工作中搞“创新”。参考成功班主任的经验,照搬刊物上的做法,甚至还结合本班的特点作了再加工,于是,创新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给同桌写一封信;征集“奥运祝福一句话”;和特困生一起幸福……一连串的活动新颖别致,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但是,如果只是短期的、没有过程的、没有延续性的活动,又能促进什么?带动什么?班主任工作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班级的进步。如果不按学生的心理特点搞创新,创新就会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应该少喊口号多抓实际,少玩花样多做实事,立足本班实际,这样的创新才会更加实际、更有成效。????????? 四、谈话不等于谈心????????? ????? 我们经常看到,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或走廊上与学生谈话。尽管班主任心平气和、苦口婆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也有教师一脸的严肃,言辞严厉,滔滔不绝,但效果也不好。为什么这样的谈话出力不讨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究其原因,和学生谈话,班主任不应该一味地灌输和说教,而应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性格特点,有事则谈,无事则免。谈话要讲究方式、技巧:重要的事专门谈,一般问题随机谈,心理问题静下来谈,生活问题关切地谈,学习问题严谨地谈,纪律问题严肃地谈,琐碎小事及时谈,思想压力经常谈……需要注意的是,谈话不是训话,谈话也不是个人演讲,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在、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应使谈话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谈话才是谈心。????????? 五、小事不等于闲事????????? ?????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班里每天都会出现许许多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或当作无关紧要的的闲事而忽略。殊不知闲事看着闲,小事觉得小,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由“天之骄子”到“杀人凶犯”的马加爵,就是因为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又没得到及时的教育疏导而形成心理疾病,最终走向极端。对于班主任来说,一件不起眼的不事,很可能就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切不可忽视。因此,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以静观动,动静结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以使工作“有的话矢”。????????? 六、激情不等于效果????????? ????? 年轻气盛的班主任,往往激情满怀,对未来、对工作、对每一位学生都信心百倍,以为靠自身的激情必能干出一番成绩。但实际效果往往并非如此:自己激情十足,学生却无动无衷;自己大谈特谈,口号减了不少,计划定了不少,可是学生那里地不声不响,以致自己很“受伤”,甚至大失所望。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问题在于,班主任的激情没有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位老师能够既保持自己的激情,又激发学生的热情;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找到符合学生需求的共同点,那么,青年教师振臂一呼的效果就会好得多,年轻的优势就会凸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