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

“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   梁思礼(1924.8.24-2016.4.14),广东新会县人,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以下是YJBYS小编整理的征文,欢迎参考。   “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一)   虽然不在家乡出生长大,但梁思礼从小就知道父亲梁启超还有一个名字:梁新会。包括梁思礼在内的梁家人,对“新会”二字,第一反应是十分亲切。2012年4月,接到报社安排的任务,我们几位记者一起飞往北京采访梁思礼院士。采访地点在梁思礼家里,见到家乡远道而来的媒体,梁思礼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兴奋感伴随着我们大约1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采访中,梁思礼说,他一直关注新会,在电视上凡是看到有介绍江门、新会的纪录片,都会喊上家人一起欣赏。但凡有家人回家乡,他都嘱咐,不要给新会添麻烦,不必劳师动众,低调就好。   梁思礼是梁启超子女中最小的一位。在梁启超所有的孩子中,梁思礼长得最酷似父亲。在梁启超51岁那年,梁思礼出生。和父亲共同生活仅4年半后,梁启超就因一场失败的手术骤然离世。   梁思礼一直备受世人关注,这不仅仅是来自他个人的成就,还有来自梁启超的光环。“有时我去哪个学校讲课,一开口介绍,我是梁启超的儿子,台下立即‘哄’的一声,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梁思礼曾笑着向记者这样回忆到。虽然遗传了父亲的一些基因,但梁家人都没有吃“祖宗饭”,包括梁思礼在内,一个个子女全靠自己成长,成才。   2012年5月底,梁思礼带着好友回到梁启超故居参观。这一天,同时也是梁启超故居对外开放的日子,不少游客进进出出。不知道哪位游客眼尖,突然发现梁启超的儿子突然降临梁启超故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一下子,梁思礼成为故居里的大“明星”,逗得在旁的好友笑起来。   参观结束,走到门口,茶坑村的村民走过来和梁思礼聊天,场面也十分有趣。村民讲的是地道的新会话,而梁思礼几乎连粤语也听不懂。但不知为何,梁思礼仍然听村民讲了许久,期间,梁思礼似乎听懂了村民的话,还用普通话回了她几句,最后两人高高兴兴地一起合影留念。   记者看得出来,梁思礼高兴的,不仅仅是因为回到家乡,更是因为村民对他的一份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跨越了语言障碍。   2013年6月,梁思礼携家族10多人回新会参观梁启超故居。结束参观时,记者不失时机地追问梁思礼对梁启超的评价,梁思礼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梁启超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启蒙家,梁启超就是梁新会。   “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二) 微信公众号【yjbys_com】,手机触屏版[]。,3   梁启超9个子女,个个优秀,其中3个成了院士。梁思礼被叫做“老白鼻”,这是父亲梁启超对他的昵称。风趣的父亲将英语Baby(宝贝)一词汉化,变成属于梁思礼特有的甜蜜。也正是这个“老白鼻”,后来成为我国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怀揣救国梦回国效力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你可以百度搜索“应届毕业生网”到达本站,招聘会微信公众号【rencai_zhaopinhui】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   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业余选手”仿制首枚导弹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 应届.毕业生.网,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YJBYS微信号[yjbys_com]   “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