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 与 电 能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丁坚勇 教授 jyding@whu.edu.cn 雷电知识 一、雷电机理 雷鸣和电闪,是由于天空中的云受到强气流吹袭,云中的水滴分裂成很小的水滴和较大的水滴,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小的水滴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荷的雷云;较大水滴留下来形成带正电荷的雷云。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雷云聚集的电荷越来越多,电位也越来越高,达几十千伏到几十万伏。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互相接触或靠近时,或当雷与地面或凸物接触或靠近时,便发生巨大的放电现象,出现强烈的闪光和声响,放电的温度达20000℃以上,这就是雷电 。 雷电的主放电时间极短:50—100 us, 而电流极大: 200—400KA。 滚雷”,又叫“球形闪电” 人们对它的成因等还不十分清楚,故还不能有效的防护,只能在多发地区,架设防护网、避雷带来进行防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对雷电保护区的划分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雷电保护区域,从EMC(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由外 到内可分为几级保护区,最外层是0级,危险性最高;我国大 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就与0区仅一墙之隔,即只有一层屏蔽, 则该机房内空间定为1区; 各电子设备的外壳为一层屏蔽 层,可视机壳内的空间为2区 等。越往内部,危险程度越低, 保护区的界面通过外部防雷系 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 构成的屏蔽层面形成。穿过各 级雷电保护区的金属构件,应 在保护区的分界面做等电位连接。 根据IEC国际标准对能量逐级吸 收的理论,及防护区间量级分类 的原则,需要做多级防护。 5、个人防雷击措施 (1)雷电时,尽量在户内。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不宜使用水龙头。 (2)如已在户外,应避开小山丘、孤树、旗杆、铁塔、烟囱和大开阔地(湖边等)。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3)雷电时,别开电视(要拔掉电源),别接打电话、手机、收音机等。 (4)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5)雷雨时如果正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 四、雷电的用途 1、净化空气。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会分离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达1万余个,而晴天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实验表明,被称做“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很有利。雷鸣电闪时,强烈的光化学作用,还会促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伴随着雷电的上升气流,可将停滞于对流层下面的污染大气携带到10公里以上的平流层底部。 2、制造氮肥。发生雷电时,大气中的闪电通道可达几千米长,温度极高,有大量的氮和氧化合成二氧化氮。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于雨水中,变成浓度不高的硝酸,落入土壤中,又和其他物质化合变成硝石。 3、保护电离层。雷电还是人类的保护神,在地球的上空有一层带正电荷电离层,如电离层的电荷得不到补充,则此电离层不久就会消失,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保护层,地球上的生命就可能会被来自太空的射线所杀死而最终灭迹,然而雷电不断的为电离层补充电荷,使得电离层的电荷大体保持平衡,人类才永远拥有保护层。 4、预示天气。农谚云:“东闪日头西闪雨”,因中国地处西风带内,云雨大多从西边移动过来影响本地。“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5、雷电为远古人类提供了最早的火种,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使远古人类习惯了吃熟食。富有营养的火烧食品的长期食用,促进了人体肌肉和大脑的发育,使人类在进化旅途中跨进了一大步。 6、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雷电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understanding some Electricity 1989年“8·12”黄岛油库灭火抢险战斗现场(青岛新闻网)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104小时) 雷 害 实 例 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雷击引发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油库大火 高度 km 雷云的成因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应 电荷中心 0.1~1 ℃ 正电荷的云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题解题规律提炼汇总.pdf VIP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pptx VIP
- 22S5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docx VIP
-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方案.docx VIP
- HD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说明书.pdf.comp.pdf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99-100练习题.docx VIP
- 12S8排水工程图集.docx VIP
- DZ_T 0181-19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pdf
- CJJ 143-20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4浮梁县教体系统“归雁计划”选调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