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入经和《十三经》汇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入经和《十三经》汇刊

《孟子》入經和《十三經》彙刊 ? 杜??澤??遜 ? ? 本文主要談《孟子》入經的過程。《十三經》彙刊是相關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已有屈萬里先生《十三經註疏板本述略》一文,凡屈先生已談過的,本文就簡略地談,屈先生未談到的,則稍詳細些。關於《孟子》入經,過去一般是籠統地說始于宋代,而具體過程則語焉未詳,甚至存在一些不確之處,所以本文略作考索。 ? ? 唐代《開成石經》共有十二經,沒有《孟子》,因爲那時《孟子》還沒有經書的地位。在《開成石經》刊刻以前的唐代宗寶應二年,禮部侍郎楊綰曾疏請《論語》、《孝經》、《孟子》兼爲一經(見《唐會要》卷七十六)。在開成以後的唐懿宗咸通四年,進士皮日休曾請立《孟子》爲學科,取代當時列爲學科的《莊子》和《列子》,建議凡能精通《孟子》者視明經同(見《唐會要》卷七十七)。但都沒實現。 蔣伯潛《十三經概論·緒論一》說:“五代時蜀主孟昶石刻十一經,去《孝經》、《爾雅》而入《孟子》,此《孟子》入經部之始。”同書第八篇第一章《孟子解題》又說:“五代時,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書《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孟子》十一經刻石,是爲蜀石經。宋太宗翻刻之,是爲北宋石經。此十一經中,無《孝經》、《爾雅》二書,《孟子》獨列入焉。是朱子定《四書》以前,《孟子》已正式列入經部矣。”依此說,則五代孟蜀所刻石經有十一經,內有《孟子》,而無《孝經》、《爾雅》,《孟子》在五代孟蜀時已正式列入經部。 ? ? 根據史料記載,蔣伯潛的說法並不確切。南宋孝宗乾道六年晁公武曾爲當時保存完好的蜀石經撰《石經考異》,並作序,共刻二十一碑,附于蜀石經。同時還補刻《古文尚書》。晁公武曾在四川做官,對蜀石經不但十分瞭解,而且有深入的研究。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對蜀石經逐一作了記載: “《石經周易》十卷《周易指略例》一卷。右僞蜀廣政辛亥孫逢吉書。廣政,孟昶年號也。” “《石經尚書》十三卷。右僞蜀周德貞書。經文有‘祥’字皆闕其畫,而亦闕‘民’字之類,蓋孟氏未叛唐時所刊也。” “《石經毛詩》二十卷。右僞蜀張紹文書。與《禮記》同時刻石。” “《石經周禮》十二卷。右僞蜀孫鵬吉書。” “《石經禮記》二十卷。右僞蜀張紹文所書。不載年月。經文不闕唐諱,當是孟知祥僭位之後也。” “《石經左氏傳》三十卷。右不題所書人姓氏,亦無年月。按文不闕唐諱及國朝諱,而闕‘祥’字,當是孟知祥僭位後刊石也。” “《石經公羊傳》十二卷。右皇朝田況皇祐初知成都日刊石。” “《石經穀梁傳》十二卷。右其後不載年月及所書人姓氏。案文不闕唐及僞蜀諱,可諱‘恒’字,以故知刊石當在真宗以後,意者亦是田況也。” “《石經論語》十卷。右僞蜀張德釗書。闕唐諱,立石當在孟知祥未叛之前。” “《石經孟子》十四卷。右皇朝席旦宣和中知成都,刊石置於成都學宮,云‘僞蜀時刻六經于石,而獨無《孟子》,經爲未備’。夫經大成于孔氏,豈有闕邪?其論既謬,又多誤字。” 以上《郡齋讀書志》所記十種,《易》、《書》、《詩》、《周禮》、《禮記??》、《左傳》、《論語》七種刻于孟蜀。《公羊》、《穀梁》刻于北宋仁宗皇祐間。《孟子》則刻于北宋末宣和年間。 這里沒著錄《儀禮》、《孝經》、《爾雅》三種。按:晁公武《石經考異序》云:“按趙清獻公《成都記》:‘僞蜀相毋昭裔捐俸取九經琢石于學宮,而或又云毋邱裔依大和舊本令張德釗書。國朝皇祐中,田元均補刻公羊高、穀梁赤二傳,然後十二經始全。至宣和間,席文獻又刻孟軻書參焉。’今考之,僞相實毋昭裔也。《孝經》、《論語》、《爾雅》,廣政甲辰歲張德釗書。《周易》,辛亥歲楊鈞、孫逢吉書。《尚書》,周德貞書。《周禮》,孫鵬吉書。《毛詩》、《禮記》、《儀禮》張紹文書。《左氏傳》,不志何人書,而‘祥’字闕其畫,亦必爲蜀人所書。然則,蜀之立石蓋十經。”(此序見《全蜀藝文志》卷三十六范成大《石經始末記》引。此引自孫猛《郡齋讀書志校證》)可見,《儀禮》、《孝經》、《爾雅》三種亦刻石于孟蜀時期,孟蜀時刊成者實有十經。另外三種,《公》、《穀》刊成于宋仁宗皇祐,《孟子》補刊于徽宗宣和間。蔣伯潛《十三經概論》的說法與史實不符,《孟子》于五代孟蜀時入於經部的說法不能成立。 ? ? 南宋理宗時趙希弁撰《讀書附志》又集中記載了蜀石經,凡十三種,統計各經字數、書寫人、鐫刻人。最後稱:“以上石室十三經。”在我所見到的史料中,“十三經”之稱以此爲最早。而事實上,以套書面貌而並存的全套《十三經》亦當以蜀石經爲最早。其最後形成在北宋末宣和年間。 ? ? 不過,《孟子》入經仍在這之前。宣和中席旦補刻《孟子》是有背景的,晁公武對席旦補刻《孟子》表示不滿也是有背景的。 ? ? 北宋真宗曾命校刊《老》、《莊》、《列》、《孟》。王應麟《玉海》四十三有《景德校諸子》一條云:“咸平六年四月命杜鎬等校《道德經》,六月畢。景德二年二月(甲辰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