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反应工程_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研讨
1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2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由于反应在异相进行,存在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之分,其区别在于有无传递过程的影响。
本章主要讨论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和本征的反应速率。
3
气固相催化过程
气固相: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相,催化剂为固相。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不消耗。
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加入,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催化剂以同样的比例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4
催化剂可以在复杂的反应系统,有选择地加速某些反应。
同样的反应物
在不同催化剂
的作用下可以
生成不同的产
品。
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尽可能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
5
非均相催化反应速率表达
对于均相反应,已经定义:
由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而且催化剂的量对于反应的速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反应速率不再由反应体积来定义,而改由催化剂体积来定义。
6
1、以催化剂体积定义反应速率
2、以催化剂质量定义反应速率
3、以催化剂内表面积定义反应速率
7
固体催化剂的特殊结构,造成化学反应主要在催化剂的内表面进行。
催化剂的表面积绝大多数是内表面积。
8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7个步骤、3个过程:
1反应物由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
2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
3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
4吸附在活性中心的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
5产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脱附;
6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
7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
9
1,7为外扩散过程
2,6为内扩散过程
3,4,5为化学动力学过程
针对不同具体情况,三个过程进行的速率各不相同,其中进行最慢的称为控制步骤,控制步骤进行的速率决定了整个宏观反应的速率。
本章讨论化学动力学过程。
10
固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
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通常对活性组分的要求:
具有尽可能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毒性。
通常对载体的要求:
高强度,高比表面。
11
活性组分
以金属为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等。
一个成功的催化剂往往是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及载体的完美结合。
活性组分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知识水平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尚不能预先选择。
12
载体
以多孔物质为主,如硅藻土、三氧化二铝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孔径和比表面。
强度高,是对所以载体的要求。
助催化剂
加入的量小,增加催化活性,增加选择性,延长催化剂寿命
1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体积分布
14
15
孔径分布(孔体积分布)
催化剂是多孔物质,其孔的大小当然是不规则的。不同的催化剂孔大小的分布不同。
只有孔径大于反应物分子的孔才有催化意义。
测定方法:压汞法和氮吸附法
典型的孔径分布曲线
16
孔径分布
分率
孔径?
17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本征:完全没有扩散影响的,单纯的反应物及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反应过程。其动力学表达为本征动力学。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被吸附物靠范德华力结合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可视为发生化学反应
18
19
化学吸附与脱附
化学吸附速率的表达
活性中心:固体催化剂表面能够与气相分子发生反应的原子。以符号σ表示。
吸附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型式:
A+ σ→A σ
A-反应物, σ-活性中心, A σ-吸附了反应物的活性中心
20
21
既然吸附过程可以视为化学反应(基元反应),吸附速率式就可以写成:
22
达到平衡时,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
θ难于测量,不便应用。可利用吸附模型求得θ。
23
Langmuir 吸附模型
基本假定:
1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分布是均匀的;
2吸、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无关;
3每个活性中心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4吸附的分子之间互不影响。
称为理想吸附模型。
24
基于以上假定,对
25
26
27
28
焦姆金(ТЕМКИН)吸附模型
与Langmuir吸附模型不同, ТЕМКИН模型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呈线性关系。即:
29
30
31
32
弗鲁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型
比焦姆金吸附模型更进一步, Freundlich模型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对数关系。即:
33
34
35
36
表面化学反应
目的:定义被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
将被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的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被认为是基元反应,其速率表达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37
38
反应本征动力学
基于理想吸附假定,得到双曲型(Hougen-Watson)型方程。
基本假定:
1 在吸附、反应、脱附三个过程中必有一个最慢,这个最慢的步骤被称为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上海市六年级升七年级暑假数学衔接讲义 第01讲 整式(三类知识点+八大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11.0H-全解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FD-RAN)白皮书.docx VIP
- 钢板桩围堰专项施工方案正文20240130.doc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pdf VIP
- 基于混沌工程的红蓝攻防演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房地产公司项目 销售代理服务供方甄选评分表.docx VIP
- GB/T 23561.1-2024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部分:采样一般规定.pdf
- 工作室合作伙伴合同协议.docx VIP
- 双氧水生产工艺介绍.pptx VIP
-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