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鱼我所欲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者不可得兼(获得)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到)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这个缘故) D.蹴尔而与之(踩踏食物的样子)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 B.贤者勿能丧耳(丧失)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于这个原因)D.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心思)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B.呼尔而与之(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如果,假使)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B.行道之人弗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B.所欲有甚于生者 C.苛政猛于虎也 D.所恶有甚于死者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译文: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8.下面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从人们对“鱼”与“熊掌”的取舍写起,目的在于通过比喻引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再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证明,然后强调“舍生取义”“人皆有之”,只是“贤者能勿丧耳”。
B.文章第二段用行道之人不食“呼尔”之食和乞人不不食“蹴尔”之食的事例,证明了“义”“人皆有之”——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C.文章第三段用一组对比排比句,斥责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接受优厚俸禄的人的不“义”,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文章比喻的运用,引出了中心论点,证明了“义”重于“生”;对比的运用说明了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赞扬了舍生取义之人,批判了见利忘义之人;排比的运用,使论证逐层深入,说理透辟,气势磅礴,论辩有力。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证明在“生”和“义”之间,要“舍生而取义”。
B.第二段说明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C.第三段阐明接受那些优厚的俸禄也要讲“礼义”。
D.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10.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夷吾举于士(士兵)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
C.百里奚举于市(市场) D.行拂乱其所为(辅弼,辅佐)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于色,发于声(证验,表现)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去)
C.所以动心忍性(坚忍) D.入则无法家拂士(违反,阻挠)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起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担子,责任)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以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