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箱梁模板支架方案及安全验算0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附件二,二.(二)条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明确工程实际符合哪一种或几种情况,说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论证原因。
本项目主线第一跨20m,搭设高度11m;第二跨16m,搭设高度10m;第四跨37m,搭设高度13.5m。以上3跨荷载均超过上述标准。由此,编制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予以论证。
1.2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如下:查新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等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法规;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4)《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论》建质[2009]254号;
(5)《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
(6)《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7)《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2013;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9)《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31-2010;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5)《钢筋焊接及验算规程》JGJ18-2012;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19)本工程施工设计图及相关国标图集;
(20)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其中JGJ130-2011、JGJ231-2010按选型采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主体建筑设计总体情况、结构形式
本项目为####隧道至##大道和##的桥梁工程,共分A、B、D、Z线桥,其中A线预留接口,暂不实施。Z线跨越##大道至##河南岸后下地,B线桥从隧道出口右转弯进入##大道,D线桥为##右转跨##河进入##大道匝道。
Z线桥从隧道出口至##,桥面宽16.0米,全长226.68米,分为四联。第一联为20米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第二联为16米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第三联为33米+47米+35米钢箱梁,第四联为33.5米+37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2.2高支模部位及相关参数
高支模部位为主线(Z线)桥第一联20m和第二联16m现浇混凝土简支箱梁,以及第四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第一跨33.5m和跨##河第二跨37米)。
表2-1 高支模构件相关参数表
部位 跨度 宽度 厚度 承重支承高 Z线第一联 单跨20m 最宽处30.87m 1.6m 7.31 Z线第二联 单跨16m 16m 1.6m 7.19 Z线第四联第一跨 33.5m 16m 12.84 Z线第四联第二跨 37m 16m 12.84 2.3支撑地基情况
⑴第一联简支梁前8.5m
第一联简支梁前8.5m下部地面为0#桥台强风化边坡,挖台阶,浇筑C20混凝土20cm厚。
⑵第一联简支梁后11.5m下部地面,以及第二联简支梁、第四联简支梁第一跨
挖出原地面以下拆迁砖渣杂填土0.55m深,基底碾压后(密实度90%)填筑0.35m厚砂砾石,上浇筑C20混凝土0.3m厚(高出地面0.1m)。
⑶第四联简支梁第二跨跨越##河
先在##河中设置三个临时支墩,第一个和第三个临时支墩设置于##河内两侧边,第二个支撑设置于##河中心(中心线)。临时支墩墩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墩台上立钢管柱、架贝雷梁,其上搭设盘扣式组合支架。
2.4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⑴施工要求
①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②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超过30m;
⑵技术保证条件
①所有材料、半成品均应满足规范和实际安全施工要求;
②按建质[2009]256号文4.1.3要求由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交底书面存档不少于1年。
③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④作业人员应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正确地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⑤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