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如何让语文教深入学生的心灵》
浅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
-----对“90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 感动意识
今天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问学生:“假如我们的国家正面临战争,我们的家乡被侵占,侵略者禁止我们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而现在就是我们的最后一课,那么大家会怎么表现呢?”问题过后,在学生们议论纷纷中,我听到了这样几句话:“真是这样就好了!”“真要是不上课管他的呢!”“我们就自由啦!”虽然声音不大,可却深深戳进了我的心里。
下课了,刚才那几句话仍在我耳边响起,再回想之前教过的第一单元“长征组歌”,还有感人至深的《枣核》……当我认真地介绍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总有些学生露出不屑的神情;当我满怀激情地渲染海外华侨的浓浓思乡氛围时,总会看到有些学生摇头耸肩地表示不解……我耳旁听到的他们的怪味的笑声,我眼前所见的他们感情的麻木,让我觉得极度的反感与不解。要想让感动走入学生心中,怎么就这么难?他们真的难以感受爆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亡国之恨以及爱国情怀吗?他们能熟练背诵课文,可是文章表达的感情他们是否能够感同身受呢?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在远离了战争与贫困之后,这些“90后”的学生成了很难感动的一代,甚至不相信历史的真实。
“90后”的学生对贫穷没有切身感受,对战争更是没有切身感受。和他们谈战争、谈贫穷、谈吃苦就好比是“对牛弹琴”。“90后”的他们显得思想单纯,缺乏吃苦精神和沟通能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们成了很难感动的一代的最大原因。但是“90后”是追求自我,思维活跃,观念新潮的一代人。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很有想法的一代,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和领会意识强。时代环境变了,学生接受的教育也更加多元了。但是任何时候,在心中保持一份感动的心境,却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学会感动,就是为自己构建一片心灵的精神家园,有了这片家园,他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坚实、更充盈。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抓住“90后”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语文教学感动他们。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这些“90后”的学生感动,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今年我任教初二年级的语文,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以下三方面为切入点,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动。
一、优化教学环境,重视情感开发。
对教师而言,令学生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优秀”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任何情感的渗透都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在这种前提下,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各处,只要教师处处留心,感动便会如约而至。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情境自生。其实很多文章都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若想使学生把握作品描写的人物事件和社会背景,倾听作者的心声,学会感受情感,就要打通时间空间带给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障碍,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对文章有明晰的感受,进入文章提供的生活环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告诉学生相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知道,在那个环境中,他们的情感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之基础上的。如运用诗词进行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激发就是一例:在杜甫的《春望》中,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的赏析,学生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后质疑: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而为什么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心惊?我们只要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唐都长安被安史叛军攻占,老师引导学生想象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人们有家难回,让人感到多么劳顿,也多么狼狈,就可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感同身受诗人思念家乡,为国破家亡,也为人民流离失所而痛苦的感情。教师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来唤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