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 学习(learning)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二、学习与习得的联系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学习与习得不仅相互交叉,而且还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三、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一)主体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幼儿。 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是成年人。 (二)动机 幼儿习得母语,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目的不一。 儿童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四)方法 儿童习得母语,往往是在现实环境中看到实物、真实动作或真实事件,并听到表示这些实物、动作或事件的语音。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比较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常要通过母语来联结概念与声音的关系。学习相对说来花的时间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 儿童接受的母语,大多由亲属输入,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言。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 (六)文化 儿童习得母语时,沉浸在和母语息息相关的文化之中。他们在用母语交际时很少出现因文化误解造成的交际障碍。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往往没有沉浸在相应的文化之中,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这对学习一种语言会有不利影响。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40年代和5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这种行为跟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 评 价 (1)人们平时所听所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新的,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2)刺激—反应论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 (3)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话语进行强化,母亲不一定对孩子的每句话都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表示。 (4)单靠刺激—反应,即使能学到一些语言的外部形式,也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 2、先天论 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是在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特别是80年代初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基础上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LAD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评价 (1)人脑中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一种假说,是思辨的结果,究竟有没有LAD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 (2)语言习得机制如果只是指人类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不会有争议,但如果指的是普遍语法,就产生了疑问。 (3)乔氏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他功能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不受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4)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3、认知论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认知论的观点: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评 价 (1)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习得问题的。 (2)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方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应看做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评 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该理论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第三节 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习惯 华生认为,刺激诱发反应。刺激达到足量的频率,反应就形成习惯了。 反应发生后,若有一个特定行为强化它,就可能促进习惯的形成。习惯的行成,可通过模仿或强化,即根据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摘要.ppt
-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绪论.ppt
- 肌筋膜痛综合征摘要.ppt
- 第三十八章心脏外科手术配合919技巧.doc
- 肌肉骨骼危害摘要.ppt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111绪论.ppt
- 第三十二章卵巢肿瘤技巧.ppt
-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摘要.ppt
-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绪论.ppt
- 第三十七章急性腹膜炎2008技巧.ppt
- 2025年天津市冷链物流基地配套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母婴护理会所专业化服务升级路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私立医院医美抗衰中心创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淡化海水在城市道路清洗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环卫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花西子针对户外运动妆容的可行性.docx
- 2025年上海市生物发电于秸秆炭化还田协同发电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天津市物造纸在可降解农用地膜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无人值守充电站智能运维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竹荪种植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