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和分离障碍1029技术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8章 神 经 症 第一节 概 述 神经症(neurosis)的描述性定义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一、流行病学 各类神经症患病率(‰) 城市 农村 总患病率 神经衰弱 14.02 12.05 13.03 癔 症 2.09 5.00 3.55 焦虑症 1.49 1.47 1.48 恐惧症 0.60 0.59 0.59 强迫症 0.30 0.29 0.30 疑病症 0.30 0 0.15 二、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二)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 (三)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四)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五)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六)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三、神经症的分类 ICD-10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 其它焦虑障碍 强迫性障碍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DSM-Ⅳ 焦虑障碍 躯体型精神障碍 人为性精神障碍 分离性精神障碍 他们取消了神经衰弱,但有一大批此类患者的诊断归属立即成了问题,于是另取一个“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名。 CCMD-3将神经症分为 (1)恐惧症 (2)焦虑症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 (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现已将抑郁性神经症合并在心境障碍之中。 还有人主张把“癔症”也划分出来,至于划到哪里,暂无归宿。 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一项: (1)恐惧 (2)强迫症状 (3)惊恐发作 (4)焦虑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4、排除标准: 五、神经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简易心理自我调节 经典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 第 二节 分离(转换)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歇斯底里症 分离:是指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识完全或部分不相符。 转换:是指相对重大的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紧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后情绪反应便消失或褪色,这时的躯体症状。 由于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第一节 概述 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般发病较急,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 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暗示性: 个体所具备的接受暗示的能力,受到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暗示和自我暗示: 在一定的环境下,处在一定的情感气氛中,个体对外来的影响无条件接受的情况称为“暗示” 而对于来自自己的影响无条件接受的情况称为“自我暗示”。 一、流行病学 本症多于青壮年期发病,首发年龄以20~30岁最多,起病突然,可有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 多数学者认为文化落后地区发病率高。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女性为3-6‰,国内流行学调查资料中,各地报道的差异很大,约占神经精神科门、急诊总数5%~10%。 近年来,癔症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学 正常状态的分离是一种用于处理重大精神创伤的适应性防御。目的是减缓或防止精神功能被创伤压垮。 在分离性障碍中,这种实施有意识的、有选择性控制的能力被认为是受到损害。 一般认为童年的创伤性体验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性障碍的重要原因。 精神因素是否引起发病,引发何种类型发作,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人格素质)。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性分离的病因基础有以下说法 1.心理学理论 Janet推断具有素质性的“心理性不足”,致使他们面临恐惧性经历时有分离的倾向。 分离(Janet 1889年提出):意识中的部分观念和认知过程从意识的主流分离出去,转变为精神症状,如遗忘、意识障碍、神游等。 弗氏认为分离的作用在于把令人痛苦的情感和思想从意识中排除掉。 1.心理学理论 转换(弗洛伊德1894年提出):压抑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躯体症状,原发和继发双重获益(回避内心冲突和现实)。病人的特点是通常对躯体功能障碍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3.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