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 如某脏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虚弱,不仅可以出现本脏病变,还会影响他脏而出现与之相关的病变。如以肾为例: 肾水本可涵养肝木和上济心阳,当肾精不足时就会出现所谓“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心阴不得肾水滋养而引起“心肾不交”、“心阳偏亢”等病变,并进一步导致肾水更亏……这些都是五脏正常的生克制化关系遭致破坏,构成了五行相胜乘侮的病理关系。 ● 指导诊断,推测病情轻重,判断疾病预后 中医重视面部色诊,根据五行主色理论,以面部色泽的变化判断病情轻重。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天有五气,食气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五脏之常色为“主色”,应时之色为“客色”。客色胜(克)主色,为顺,病较轻浅;主色胜(克)客色,为逆,病较深重。如脾病若见其应时之色为黄色,为顺,因脾脏之主色为黄色,与客色一致;若其应时之色为青色,亦为顺,因此为木克(乘))土的“客胜主”;若其应时之色为黑色,则为逆,因此为土克(乘)水的“主胜客”。其它以此类推。 古代医家还用“色脉合参”来推测疾病的预后。所谓色脉合参,即将通过色诊和脉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价病情的轻重,推测疾病的预后。色脉合参,无疑比单纯以面色更能客观地把握疾病的变化和预后。与五行的生克运动规律结合在一起的色脉合参,则能诊断病势的轻重和推测疾病的预后。 如肝病面见青色,并见弦脉,为色脉相符,乃平安之象;若此时反见浮脉,因其为相胜之脉(浮脉属金,青色属木,金克木),故病证预后不良;若此时兼见沉脉,因其为相生之脉(沉脉属水,青色属木,水生木),故其预后良好。 ● 指导疾病的治疗 根据五行学说,疾病的传变规律是母子相及和乘侮,故其治疗原则有“补母泻子”和“抑强扶弱”。 ①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根据五行相生理论,疾病的传变规律是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因而其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称补母和泻子。 补母,用于治疗母子两脏的虚证。不管是母病及子还是子病及母的母子两脏皆虚,以及单纯的子脏亏虚,皆可用补母之法治之。 泻子,适用于治疗子母两脏的实证。不管是子病及母还是母病及子的子母两脏皆实,以及单纯的母脏亢盛,皆可以泻子之法治之。 如心火亢盛,子病及母导致的心肝两脏火旺,或单纯的肝火上炎,或肝火上炎,母病及子,引动心火的肝心两脏皆火盛,皆可以清泻心火的“泻子”之法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实则泻其子”,并非是见到母脏亢盛时只泻其子脏而置母脏于不顾,而是在清泻母脏盛实的基础上兼以清泻其子脏,以使病邪速除。 根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具体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濡木生火、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泻火清木、泻土清火等法。 ②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或侧重于制其亢盛,使其不得乘侮弱者;或侧重于扶其不足,增强抵御乘侮的能力,避免弱者被欺凌;或抑强与扶弱兼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阻断病证的传变。 抑强——用于五脏中的某一脏过于亢盛有余而可能引起的对其所胜的“乘”或对其所不胜的“侮”的病理传变。 如肝气郁滞或亢逆,则可乘脾犯胃,或化火刑肺。治应抑强为主,可用疏肝或平肝之法。临床应用这一原则时应注意,无论亢盛的脏气有没有乘侮其所胜和所不胜,抑制或削弱这一亢盛的脏气都是必须采用的治疗方法。 扶弱——用于五脏中某一脏虚弱不足而可能引起的其所不胜之“乘”或所胜之“侮”的病理传变。 如脾气虚弱,其所不胜肝(木)及所胜肾(水)会相对偏亢,因而可出现“土虚木乘”或“土虚水侮”的病理传变。治疗时应以健脾为主,脾气得健则精气充满,抵御肝肾的乘侮的能力增强,故能阻断传变而使病得愈。 抑强与扶弱兼用——用于五脏之中一脏亢盛有余而其所胜或所不胜虚弱不足,或一脏虚弱不足而其所不胜或所胜偏盛有余而导致两脏以上的病理传变。如肝气亢盛,同时又有脾气虚弱或肺气不足,而产生的肝乘脾或侮肺,治应抑强与扶弱兼用,即疏肝或平肝与健脾或补肺同时并用。 ③五行相克理论指导情志疗法 根据情志之间的相胜之理,临床上可激发病人产生有利的情志活动,以矫治其有害的情志变化。这即是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张子和将情志的五行相胜理论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开“以情胜情”以矫治不良情志之先河。他在《儒门事亲》中说:“悲可以治怒,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