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音乐文化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 徐定辉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毛诗序》: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结论:在远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 “人类是在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麽,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麽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75页 ■ 鲁迅先生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起源。这‘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声,是诗,也是歌,诗与乐在起源时就是不可分的。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1862-1927)也说:“每一个原始的抒情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曲词的作者。每一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也是音乐的作品。(《艺术的起源》) 《诗经》 与音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和乐歌唱。 《墨子·公孟篇》:“弦诗三百, 歌诗三百。” 司马迁《史记》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 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诗经》风、雅、颂的区分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 旗亭唱诗 (唐)薛用弱《集异记》: 开元中,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共诣旗亭,贳(shi:赊欠)酒小饮。有梨园伶官十数人会宴,三人因避席隈映,拥炉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奏乐皆当时名部。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以讴,著诗入歌词之多者为优。”初讴昌龄诗,次讴适诗,又次复讴昌龄诗。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待彼子所唱,如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子急衡。”次至双鬟发声,果讴“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云云。因大谐笑,诸伶诣问,语其事。乃竞拜,乞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竞日。 李白《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中外关于诗的音乐性的经典论述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刘勰《文心雕龙》 “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或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更重要。” ——黑格尔《美学〉 “文字的诗可以简单概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 ——(美)爱伦.坡《诗的原理》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一)节奏的回环美 什么是节奏? 心理学家认为,某种声音在相隔同等时间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节奏。人们在生理上对这种现象的反映,就形成节奏感。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 节奏是诗歌的重要特征,是诗歌产生音乐美的重要因素。一首诗能否产生感人的效果,节奏是否鲜明与和谐是很重要的方面。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节奏 “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郭沫若《沫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