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资源·环境·和谐研讨
人·资源·环境·和谐
Dr. 田一光
人类面临的挑战
自从1974年,联合国每年都命名一个主题年:以宣示工作的重点,主题主要为四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及和平。
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
(水、土地、能源、矿产)
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
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
物资匮乏!
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
人口贫困!
疾病流行!
战争威胁!
天外横祸!
环境
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防治措施
1
荒漠化
自然:气候变
干,降水量少
人为:滥伐、
滥垦、滥牧,
植被破坏
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生物措施:
保护好现
有植被工
程措施:
跨流域调
水,引水
灌溉
管理措施:
退耕还林、
还草
2
沙尘暴
自然:干旱、
大风、气流上
升、快行冷锋
人为:植被破
坏
西北、华北(春季)
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3
水土流失
自然:暴
雨、土质
疏松
人为:滥
垦、滥伐、植被破坏
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我国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保护好现有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4
水体富
营养化
含氮、磷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使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5
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
全球
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6
酸雨
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南方
河湖水酸化——
危害生物;
土壤酸化——危
害森林、农作
物;危害人体健
康,腐蚀建筑物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7
光化学
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体健康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8
臭氧减少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使空气中的氟氯烃增多
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
氟氯烃的排
放
研究开发新
的制冷产品
和技术
9
城市
环境
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工业大量集中
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10
森林锐减
焚林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为甚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
11
淡水
资源
危机
地球上淡水所占比例少,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非洲、西亚等地区比较突出;我国的华北地区最突出
妨碍工农业生产,影响人类生存
开源和节流,节
约用水,修水库
蓄水;跨流域调
水;植树造林,
涵蓄水源
12
物种加
速灭绝
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
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
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或培植
13
资源、
能源短
缺
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
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大的地区突出
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加强综合利用等
14
垃圾
成灾
工业生产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等
城镇郊区,工矿区的附近
影响市容,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垃圾回收再利用;实行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
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深刻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保持生活环境
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创造高品位的人类文化
国家之间和平共处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
水
世界上约有1/5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
世界银行认为,占世界40%的80多个国家在供应清洁水方面有困难。
预计,在20--30a内,淡水拥有量不足的人口数将达15亿。
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