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位数码管动态电路设计与调试
实验项目二:多位数码管动态扫描电路设计与调试
实验目的
掌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原理及实现方法。
掌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
实验电路
本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所用元件清单如图2所示。
图1
元器件编号 元器件名称 说 明 U1 AT89C52 AT89C52单片机 U2 7445 集电极开路的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 U3 74HC245 8位总线驱动器 RP1 RESSPACK8 具有公共端的排电阻 7SEG-MPX8-CC-BLUE 共阴极8位7段LED蓝色器 图2
相关实验知识
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做法在于从那时起轮流选通数码管的公共端,使得各数码管轮流导通,在选通相应数码管后,即在显示字段上得到显示字形码。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数码管的发光效率,而且由于各个数码管的字段线是并联使用的,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线路。
动态扫描显示接口是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其接口电路是把所有显示器的8个笔画段A~DP同名端并联在一起,而每个显示器的公共极COM各自独立地受I/O线控制,CPU向字输出口送出字形码时,所有显示器由于同名端并连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哪个显示器亮,则取决于COM端,而这一端是由I/O控制的,所以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显示哪一位了。而所谓动态扫描是指采用从分时的方法,轮流控制各个显示器的COM端,使各个显示器轮流点亮。
在轮流点亮扫描过程中,每位显示器的点亮时间是极为短暂的(约1ms),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显示器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
采用总路线驱动器74HC245提供LED数码管的段驱动,输出高电平时点亮相应段;采用集电极开路的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完成LED数码管位驱动,输出低电平时选通相应位。P2口每个口线输出灌电流不足以驱动一个数码管显示器的位—公共极,所以通过集电极开路的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7445驱动,即节约P2口线,又增加驱动能力。
实验内容
打开ISIS 7 Professional,参照“二、实验电路”设计仿真电路原理图。
编写程序实现:
显示“8.8.8.8.8.8.8.8.”,即点亮显示器所有段,持续约500ms之后,显示器持续约1s;最后显示“HELLO—10”,保持。
实验要求
复习“LED数码显示器”有关内容,查阅学习通用集成电路74HC245、7445资料和使用方法。
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目的。
实验电路组成及各单元描述。
软件组成和主要模块流程图。
写出详细的调试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可通过uVision2 IDE提供的单步、断点、连续等调试功能查看实验电路和内部寄存器,存储器的变化情况。
记录必要的实验数据。
提交电子文件给老师验收,包括实验电路、对应的uVision2 IDE项目。
思考与讨论
1、能否像PC那样,在内存中建立一个显示缓冲区,通过修改缓冲区达到修改显示器的内容?这样的缓冲区需要几个字节?这样做有什么优点,试编写程序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VISSIM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技术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VIP
- 专题05 名著导读【备考2025】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全国版(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