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号: TN304.055 学校代号:10150
UDC: 密级: 学号
博士学位论文
OLED用高品质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indium tin oxide film used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学生姓名: 王华林 导师及职称: 柴卫平 教授 学科门类: 材料科学 专业名称: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光电材料与器件 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 论文答辩日期: 2013 12 13 学位授予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
摘 要
近年来,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如锡掺杂氧化铟(ITO)、铝掺杂氧化锌、锑掺杂氧化锡等。ITO是高简并n型半导体,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可见光透过率,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电池、照明等行业,尤其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s)。作为OLEDs的阳极,ITO薄膜需要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平坦的表面形貌以及较高的功函数。
本论文采用In2O3和SnO2质量比为9:1的陶瓷靶,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针对OLED器件对ITO薄膜阳极的要求,优化沉积参数,并对ITO薄膜进行后期处理。利用台阶仪、分光光度计、霍尔效应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含开尔文探针)等分析设备,系统研究ITO薄膜的光电性能、表面形貌和表面功函数。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系统研究沉积参数(O2流量、沉积时间、基片温度、溅射功率、工作气压等)对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制备的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评判不同沉积参数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对ITO薄膜的结构和成分等分析,结合InOx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探讨沉积参数改变ITO薄膜光电性能的机理。经过沉积参数优化,在基片温度为室温和340 ℃时分别获得电阻率为6.0×10-4 Ω·cm和1.3×10-4 Ω·cm,透过率分别为87.1%和91.8%的ITO薄膜。
2. 在研究沉积条件对ITO薄膜表面形貌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过程中,重点探讨了基片温度对ITO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室温制备的ITO薄膜易出现孔洞状的形貌,且孔洞的密度和尺寸随沉积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受晶粒择优生长和阴影效应的影响,ITO薄膜表面粗糙度随基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利用动力学标度分析研究了Si基片上ITO薄膜表面形貌的演化规律,发现随沉积时间的增加,ITO薄膜表面粗糙度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对比单晶Si基片和白玻璃基片上沉积ITO薄膜的厚度和电学性能,发现随沉积的进行,玻璃基片先于Si基片获得连续的薄膜,这是由于玻璃基片表面存在大量缺陷,提高了成核密度,缩短了表面岛与岛融合的时间,这为缺陷成核机制提供了证据。在室温条件下,发现较高沉积速率制备的ITO薄膜具有更细的晶粒/亚晶粒形貌,在Ar气氛下快速热处理会使细小的晶粒/亚晶粒长大,并在薄膜内部产生拉应力,而晶粒/亚晶粒的长大会使大的缺陷和空隙增多,进而降低电子迁移率。利用Ar离子对ITO薄膜表面进行轰击处理,发现较高能量的Ar离子束较短时间(≤2 min)轰击,能促进ITO薄膜表层原子的流动,降低ITO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由于Ar离子对ITO薄膜溅射的选择性,增加Ar离子轰击处理时间,则薄膜粗糙度变大。
3. 利用氧离子对ITO薄膜表面进行轰击处理,随氧离子轰击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的表面功函数由4.50 eV增加至4.96 eV,当处理时间大于2 min时,ITO薄膜的表面功函数不再增加,但ITO薄膜方块电阻随氧离子轰击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对ITO薄膜进行溶液浸泡处理,未额外加入盐酸的InCl3溶液浸泡处理很难提高ITO薄膜表面功函数,处理60 min仅提高了0.09 eV,而在InCl3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破坏ITO薄膜表面的吸附原子键合,使ITO薄膜表面出现悬键,促进表面In-Cl偶极子的形成,从而提高功函数至4.91 eV。
关键词:ITO;直流脉冲磁控溅射;粗糙度;功函数;离子轰击
Abstract
Recently,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uch as tin-doped indium oxide (ITO), 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 and 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ITO is a highly degenerat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1 Helping at Hom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广西法医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AIGC简介演示2024年精选.pptx VIP
- 《边境旅游韩语》课件——项目1集安边境风情游.pptx VIP
- 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pptx VIP
- 经典500首老歌.doc VIP
- 电信变更操作人员考试题.docx
-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策略.pptx VIP
- 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