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2015研讨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第三部分 景观格局
一.斑块
? 定义: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 强调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 ·对景观异质性、动态、功能等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斑块的性质、分布、组合及动态、功能的研究.
1.斑块的起源和类型
? 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
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自然干扰( natural disturbance )
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 )
?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根据起源分为四类: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
1.1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
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turnover rates) ,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1.2残存斑块
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
特点:
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具有较高的周转率。
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反正对应关系。
残存斑块和干扰斑块相似之处:
①成因来自自然或人为干扰;
②周转率较高;
③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的速度都在干扰发生之初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
④ 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两者都将消失。
1.3环境资源斑块
起源:根本原因是景观内环境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由于斑块的环境条件或资源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基质的生物也不同。
特点:由于资源分布相对持久,斑块也相对持久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周转率较低,能长期的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
1.4 引进斑块
(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起源: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生态系统。
特点:在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如果不进行管理,那么基质的物种就会侵入斑块,并发生演替,最终斑块消失。但引进斑块中的物种可能长期占优势,从而延缓了演替过程。
(2)聚居地
起源:人类干扰,包括局部或几乎全部消除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然后兴建土木,并通常引进新物种。
特点:
聚居地内的生态结构取决于代替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类型,包括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和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
聚居地高度人文化,其持续性部分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
聚居地和种植斑块都是在人类投入负熵的作用下存在的,受人类的影响很大,其动态也受人类的控制。
2.斑块大小
2.1 斑块大小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一般来讲,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总量与斑块的面积成正比。
然而,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含量不仅与斑块大小 有关,还与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例(内缘比)有关。
斑块大小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内缘比对斑块内能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非常复杂:
边缘带和内部的能量和养分含量关系本身很复杂。
大斑块单位面积和总面积上的能量和养分含量既有可能高于小斑块,也有可能低于小斑块。
一些物种对斑块大小十分敏感,在大斑块上分布得较多。2.2 斑块大小与物种多样性
一般来说,斑块内的物种多样性与斑块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大的斑块保护更多的生境,因此它比小斑块包含的物种更多。
但这种相关并非是线状的,而呈曲线状态。开始时物种随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很快,但这种增加会愈来愈慢,最终停滞。
2.3 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宜性
大斑块的生态学价值:
有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
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
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提供种源;
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
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
小斑块的生态学价值:
小斑块能容纳一些大型斑块里较少的不常见物种,或者是在大型斑块里不适宜生存的物种。
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