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这种情况下,价电子在轨道的不同位置感受到的有效电荷数Z’可能不同,当价电子处在离原子实较远的轨道上时,价电子感受氘的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为Z’=1,这时只有原子实的极化效应对能级产生影响,与氢能级很接近;而当价电子处在穿过原子实的那部分轨道上时,原子实对它的有效电荷Z’1,在贯穿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有一部分时间处在Z’=1,另一部分时间处在Z’1的电场中,所以平均有效电荷数Z’1。 可以看出,对能级产生影响的除了R值,还有有效电荷Z’,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R值是与核的质量联系着的,而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导致了碱金属和氢原子之间有效电荷的差别。当有效电荷Z’代替Z时,我们得到的碱金属原子比氢原子的相应能级要小。 * 锂原子的光谱线系 * 锂原子的能级图 图中各符号和数值的意义: 4个竖列分别对应轨道量子数l=0、1、2、3,相应的能级和原子态,分别用S、P、D、F等标记;字母右下角数字表明是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 每个竖列中的2s,3p等表示价电子对应不同主量子数和轨道量子数时的可能状态(电子态),后面章节中讲解。 * 其主要特征: A、四组谱线: nP 2S :主线系 nS 2P : 锐线系(第二辅线系) nD 2P : 漫线系(第一辅线系) nF 3D:基线系 B、三个终端: 2S、 2P、 3D C、两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D、一条规则: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有一个选择定 则,即要求两个能级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之差满足: 锂原子的能级图 * 这三种原子能级有相似之处,例如,对于n=3,它们都有三条分裂的能级:3S.3P.3D。 三种能级也有不同之处,对于氢原子,三者分裂是如此之小,以致在图上无法标出,而对于锂原子,分裂就比较明显,对于钠则有很大的分裂;而对于n=6的四条能级,分裂值都减小,虽然钠原子仍有很大的分裂,但只限于l值小的能级(6S、6P)。这个现象可以根据原子实的极化和电子轨道贯穿效应来解释。 氢、锂和钠的能级比较 * § 2.4 夫兰克—赫兹实验 根据玻尔(Bohr)理论,在原子内部存在一系列分立的能级,如果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就会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从而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而激发态的原子回到基态时,也必然伴随有一定频率的光子向外辐射。前面讲的光谱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而夫兰克-赫兹(Frank-Hertz)实验用一定能量的电子去轰击原子,把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从而证明了能级的存在。并由此获得1925年诺贝尔物理奖。 * 在玻尔理论发表的第二年,即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进行了电子轰击汞原子的实验,证明了原子内部能量的确是量子化的。可是由于这套实验装置的缺陷,电子的动能难以超过4.9eV,这样就无法使汞原子激发到更高的能态,而只得到汞原子的一个量子态—— 4.9eV。 1920年,夫兰克改进了原来的实验装置,设法获得了高能量的电子,从而得到了汞原子内一系列较高的量子态。 夫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被激发到不同状态时,吸收一定数值的能量,这些数值是不连续的。即原子体系的内部能量是量子化的,原子确实存在量子化能级。 * 夫兰克-赫兹实验玻璃容器充以需测量的气体,本实验用的是汞。电子由阴级K发出,K与栅极G之间有加速电场,G与接收极A之间有减速电场。当电子在KG空间经过加速、碰撞后,进入G A空间时,能量足以冲过减速电场,就成为电流计的电流,否则回路中没有电流形成。观察随着KG间电压的增大,A中电流的变化。 * * 结论:汞原子内存在一个能量为4.9eV的量子态 时,汞原子不接受,则 时,汞原子全部接受 时,汞原子只接受4.9eV 时,汞原子全部接受9.8eV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了非弹性碰撞,电子的4.9eV能量被汞原子全部吸收了。这个能量正是汞原子从基态跃迁至低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它正对应着两个能级之差。当汞原子从该激发态向下跃迁时,还会出现相应的253.7nm的紫外光谱线。 * 在这个实验装置中,加速电子只要达到4.9eV,就被汞原子全部吸收;因此不可能出现大于4.9eV能量以上的非弹性碰撞,故不能观察汞原子的更高激发态。为此他们作了进一步改进: 1、在阴极前加一个极板,以达到旁热式加热,使电子均匀发射,电子得能量可以测的更准确; 2、阴极K附近加一个栅极G1,并使管内气体更加稀薄,使电子在KG1区域只加速不碰撞; 3、使栅极G1、G2电势相同,即G1G2区域伟等势区,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淫羊藿提取物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docx
- chiavi del Quaderno degli esercizi新视线意大利语初级练习册答案.pdf VIP
- 主、被动防护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VIP
- 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1课清洁与卫生小件衣物清洗洗内衣 教案.doc VIP
- 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小件衣物清洗洗袜子 教案.doc VIP
- 机械制图(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