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应用研究.doc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网络舆情的运用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原有的单向性的信息传达逐渐变成了双向的信息交流,即公众借助网络平台有了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的机会,并开拓了一条新的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自下而上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因此,网络作为政府预设的民意渠道之外的最有潜力的舆情表达渠道,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网络舆情作为公众网络参与的产物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网络舆情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体现,与此同时,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尤其是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却显得有些滞后,因此,如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理清,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辨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和有关公共政策制定的发展实践为分析背景,以公共政策过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界定为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议程的建立以及政策方案的规划三个阶段,并结合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主要以“唐福珍”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拆迁条例的制定为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影响。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网络舆情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影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某件“网络焦点事件”为转换符号推动政策问题的形成;借助传统媒体和专家的力量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以及依托政府决策者以网络为平台“公开征求意见”的举措影响政策方案的规划。同时,由于网络舆情在自身的发展存在的缺陷、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用所受到的限制以及制度和法制层面上局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作用也是有局限的。最后,围绕网络舆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本文提出了运用网络舆情做好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的政策建议,希望公众和政府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能够共同努力,使网络舆情能够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避免网络舆情的局限所产生的负效应,从而能够更有效的运用网络舆情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正确走向,加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
【英文摘要】The use of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chinese public policy making which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the original unilateral information transi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urn into the bidirectional exchange. This means that the public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government by the internet,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can influnce the public policy making bottom-up, therefor, as the most promising expression channel except that the government predefined, the internet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nd so dose the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The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as a new phenomenon in the internet era, has an impact on the country political life especially on the public policy making, and it抯 influences are gra dually reflected. Meanwhile, the research on the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especiall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the public policy making, which is lagging behind relatively. Therefore, how to mak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doc
- 给青年教师建议和温馨提示.doc
- 给餐厅取个好名字.doc
- 络合滴定习题的答案.doc
- 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成都人口城市化应用研究.doc
- 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创新能力.doc
- 继续教育6 分题库.doc
- 继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试题的答案.doc
- 绩效管理系统的探讨.doc
- 绩效考评方法体系应用研究.doc
- 工业工程师(IE)职业能力测评试卷(2025版).pdf
- 2025年上海市历史建筑修缮专用防水卷材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酒厂绿色环保生产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3.1坚持党的领导课件(共23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2024年秋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3课时 绝对值.pptx
- 2025年上海市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1.3.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件)(共30张PPT)—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 2025年天津市压力容器炼铁工艺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上海市果酱健康轻食连锁门店拓展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5.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页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