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计算机基础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单回顾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在60余年的时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使用元器件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认为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电子管时代(1946-1954) 采用电子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磁鼓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带存储器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采用的是“定点运算制” 。这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二进制、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方法,形成了计算机的基本体系,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半导体晶体管时代(1955-1964) 采用晶体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采用磁芯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创立了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并且提出了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处理和可变的微程序设计思想,增加了浮点运算,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一的计算发展到了数据、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 。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55-1964) 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标准化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并提出了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运算精度更高、存储容量更大以及可靠性更高。此外,在产品的系列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有了迅速的发展。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 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为主存储器,并提供虚拟存储能力,计算机外围设备多样化、系列化;实现了软件固化技术,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思想,并广泛采用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促使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发展分代上的偏见:器件? 例:850MHz的超级计算机IBM蓝色基因/P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创新是其主要因素。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不仅在于器件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创新。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之前,器件和对冯.诺依曼系统结构的改进使计算机性能大约以每年25%的速度提高。 20世纪70年代,VLSI技术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加速计算机的发展,其性能约以35%的速度提高,并逐步转向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来组成计算机系统。 在软件上,人们已极少使用汇编语言编程计算机,从而降低了目标代码兼容性的要求; 通用、跨平台操作系统如Unix和Linux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降低。这促使了20世纪80年代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又使指令级并行(从采用流水线到多指令发射)和Cache(高速缓存)技术的使用普遍得以推广。 Intel及时跟上发展的脚步,在其处理器内部将x86(或IA32)指令翻译成类RISC指令,并大量采用许多RISC新技术。而红极一时的VAX系统结构则惨遭淘汰,被RISC系统结构所取代。 然而,自2002年开始,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降到了每年约20%的水平。其原因大致有3个: ①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带来器件内部热耗的迅速增大; ②半导体器件集成度提高的余地不多; ③系统结构上没有多少可以有效发掘的指令级并行,存储器迟延很难设法降低。 2004年,Intel取消了其高性能单一处理器的研究计划,转而加入IBM和Sun阵营,宣称将通过发展多核处理器来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性能。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处理器的性能不再只依赖于指令级并行,而应更关注线程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一般来说,指令级并行属于隐式并行,它主要利用编译器和硬件技术,可以不需要程序员的干预。而线程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是显式并行,要求程序员编写并行代码来改善系统性能。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将是计算机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动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促进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新器件的不断出现,使得计算机在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器件集成度提高受到热耗制约的情况下,人们正试图用光电子元件、超导电子元件、生物电子元件等来代替传统的电子元件,制造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模仿人的学习、记忆、联想和推理等功能的新一代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正朝着功能巨型化、体积功耗微型化、应用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更深入发展。 1. 早期微处理器的发展 1978年,16位的Intel 8086处理器诞生。标志着x86架构辉煌发达,影响深远的开始。 所谓X86架构,是指以8086的X86指令集为基础而成长壮大的系列机结构。 1. 16位PC机时代(1980-1985) 2. 32位PC机时代(1985-1993) 3. 准64位PC机时代(1993-2003) 4. 64位PC机与多核PC机时代(2003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