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尚书浅谈.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基础尚书浅谈

国学基础 《尚书》浅谈 一、《尚书》之名与古代史官传统 “尚”是上代的意思,“书”就是历史简册,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古之王者世有史民,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动,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汉书·艺文志》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 一、《尚书》之名与古代史官传统 左史、右名之名,不见于《周官》。惟《礼记·玉藻》及《汉书·艺文志》有之。而两书称其分记言动,已各异辞,不足以为典要......盖左史、右史,乃古者记事之虚号,非史官之实称。当时之实官,则内史、大史是矣。以其常在人君之左右,故或称左史、右史耳。《大戴礼记·盛德》篇云:“内史、大史,左右手也。”证之《周礼》所云:“内史掌书王命”,则固记言之任也。“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则固记事之任也。二者之相辅以成,如左右手之相须为用。后人不解《盛德》篇左、右手之义,乃据《玉藻》、《汉志》,以为古代实有左史、右史之专官,误矣。 ——吕思勉《史通平议》卷五 吕思勉先生像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将吕思勉、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现代四大历史学家。 一、《尚书》之名与古代史官传统 当时左右的史官分别用竹简记“言”和记“事”,记“言”,就成为上面所说的统治者的讲话记录,保存下来的就是《尚书》,记“事”,就成为编年大事记,保存下来的是《春秋》,后来还发现了《竹书纪年》。 一、《尚书》之名与古代史官传统 《尚书?多士》记周灭商后,商遗民不服,周公就对他们说:“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是说商的上代传下来的典册(即竹简,“典”是放在架上的竹简,“册”是绳子编连着的竹简)里,记载着商汤革掉夏命的事,说明周革商命,是有你们祖宗的先例可援的,你们也就用不着怨恨周人了。由这就可知商代史宫的记载到周初还存在。 《墨子?贵义》说:“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说明当时存在的《书》确实还不少,周公掌握了它们,所以很熟悉商代史事。 徐悲鸿作品:《奚我后》。 ——故事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奚我后,后来其苏。” 讲述商汤征伐天下,驱除夏桀暴政,天下百姓争相欢迎,亟盼其到来的心情。 二、《尚书》传授与儒家思想体系 古代史官虽然记下了大量史书,却又遭到了大量的毁坏。加上统治者有意的破坏,如《孟子?万章下》所说:“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史记·六国年表》所说:“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这就使古代历史文献受到很大摧残,能传下来的就很少了。 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学术繁荣时期,各家都鼓吹自己的学说,尽量拿往古的历史来做论证,因而都设法搜集古代文献史料,于是百不存一的古代的《书》,也就被先秦学者搜集了一些。 同名画作《伏生授经图》。左唐王維作,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右明杜堇作,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二、《尚书》传授与儒家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的课程原是“诗。书、礼、乐”四项,《礼》、《乐》只是他们经常在讲堂外排练的实习课,因此讲堂上的课本只有《诗》、《书》两种。可以说《诗》是他们的文学课本,《书》是他们的历史课本。到孟子、荀子时的儒家课程中加上了《春秋》,成为五种;到《礼记?经解》中又加上占卜用的《易》,成为六种,合称“六艺”。 原来作为古史文献《尚书》,便成为儒家所宣扬的“二帝”(尧、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及周公、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煌煌圣典,尊为《书经》,儒家所倡导的“道统”就靠这部《书经》坚实地树立下来,成了两千年间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尚书》传授与儒家思想体系 战国时各家利用旧文献,只是要求为自己的学说服务,适合自己的,自然正好利用;没有完全适合的,则可以改造,甚或索性自己来编造。《韩非子?显学》说:“孔子、墨于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正说明了这种情况。所以儒家就编造了作为虞夏时代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等篇。前两篇就是儒家把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古代固有的历史提出;后一篇《禹贡》原是战国之世走向统一前夕的总结性的地理记载,是两千多年前的地理学家关于亚洲东部地理的一部科学杰作,可是儒家却拿它来作了大禹时代的作品,把禹美化为继尧舜后的一个圣王。把这三篇和《甘誓》同商、周两代的《书》配起来,儒家的古史系统就结构完备了,他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就有文本可做凭据了。 三、今古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 汉代的这部经书,是由秦博士伏生藏在屋壁里躲过秦的焚书和楚汉战乱才传下来的。他从屋壁里取出时,竹简又断烂了不少,经过拼凑整理,只存得下列二十八篇; 1、《虞书》、《夏书》:《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2、《商书》:《汤誓》、《盘庚》、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