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归纳与类比推理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推测新的结果,具有发现的功能 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注意 类比推理 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推测新的结果; 结论不一定成立. 归纳推理 由部分到整体、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以观察分析为基础,推测新的结论; 具有发现的功能; 结论不一定成立. 具有发现的功能; 小结 ?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过程 从具体问题出发 观察、分析、比较、联想 归纳、类比 提出猜想 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传说在古老的印度有一座神庙,神庙中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64个圆环.古印度的天神指示他的僧侣们按下列规则,把圆环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第三根针起“过渡”的作用. 1.每次只能移动1个圆环; 2.较大的圆环不能放在较小的圆环上面. 如果有一天,僧侣们将这64个圆环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那么世界末日就来临了. 请你试着推测:把 个圆环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1 2 3 1 2 3 第1个圆环从1到3. 设 为把 个圆环从1号针移到3号针的最少次数,则 =1时, =1 =2时, 1 2 3 第1个圆环从1到3. 前1个圆环从1到2; 第2个圆环从1到3; 第1个圆环从2到3. 设 为把 个圆环从1号针移到3号针的最少次数,则 =1 =1时, =3 =2时, =3 =1时, =1 =3时, 1 2 3 第1个圆环从1到3. 前1个圆环从1到2; 第2个圆环从1到3; 前1个圆环从2到3. 前2个圆环从1到2; 第3个圆环从1到3; 前2个圆环从2到3. 设 为把 个圆环从1号针移到3号针的最少次数,则 =7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8世纪在哥尼斯堡城的普莱格尔河上有7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 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 欧拉 成语“一叶知秋” 统计初步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通过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观测或试验,进而对整体做出推断. 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 天将要来到.比喻由细微的迹象看出整体 形势的变化,由部分推知全体. 推理与证明 推理 证明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 3+7=10 3+17=20 13+17=30 10= 3+7 20= 3+17 30= 13+17 6=3+3, 8=3+5, 10=5+5, …… 1000=29+971, 1002=139+863, …… 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的和. 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一个规律: 偶数=奇质数+奇质数 哥德巴赫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2”的形式。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    ……… 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 陈氏定理 (Chen‘s Theorem) 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简称为 “1 + 2 ” 。 例1:数一数图中的凸多面体的面数F、顶点数V和棱数E,然后用归纳法推理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尖顶塔 截角正方体 五棱柱 正八面体 立方体 五棱锥 三棱柱 四棱锥 三棱锥 棱数(E) 顶点数(V) 面数(F) 多面体 4 6 4 5 5 6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