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价值分析报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 中医的影响 中医的模糊理论和辩证施治,中药的神奇组合和一药多治,填补了西医的很多缺陷,给医学界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对于很多西医无可奈何的疾病,中医治疗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治未病和食疗方面,中药的作用和中医理论更是西医所不及的。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中医”最早的出处 起源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发展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当时关于中医的著作非常多: 1.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 2.《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 3.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 4.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 5. 《颅囟经》是儿科专著(囟,读幸音) 6.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现状 中医药学是祖国五千年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金、元之后的七八百年间中医中药并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原有的中医中药绝技渐渐失传。特别是清末民初,国家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不高,中国的文明文化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反而受到诋毁,神圣的中医中药事业也就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中医中药的关怀和扶持,中医中药也曾一度得到了新生。可近几年,由于受西方医学的影响,中医院校建校模式、中医教学内容、中医药师考试、中医药科研审批等也大都掺有西医了,培养出来的中医大学生的理论也都是中西医结合了。所以有人说:“看起来他们挂的是中医药牌子,听起来他们唱的是西医调子,做起来是以西医改造中医内容,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 具体表现 中医医疗机构仅占8% 五分之一患者选择看中医 中医从业人员少之又少,每万人仅拥有三名中医 为什么? (一)对民间中医学历、职称重视不够。 (二)对民间中医人才重视不够。 (三)对民间验方秘方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重够。 (四)民间中医取证难。 (五)?民间中医行医难。 (六)?对祖传秘方、民间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够。 (七)?西医的冲击。 中医的优势 一.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此乃中医之精华,借之可以预测未来年份疾病的发生、性质。 例如石家庄流行乙脑,师仲景法用“白虎汤”,制止了流行。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脑,用“白虎汤”无效;总理让再次请教蒲辅周,蒲老根据五运六气推测,是年偏湿,让加了一味燥湿药——苍术,又解决了乙脑问题。 SARS期间,我们前往广州请教邓铁涛老教授。邓老认为,根据五运六气,今年癸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出现春温是正常的;随夏季来临,气温升高,SARS将缓解乃至消失。2003年4月26日,北京有人根据五运六气预测:SARS到5月21日结束。的确,此后再无SARS新病人。 二.中医讲究养生保健,为各国医学所仅见 中医讲究:“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仅是防病于未然,更是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不得病,无疾而终,是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扁鹊三兄弟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漱玉津(玉津即津液)?(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