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哲学的现代转型_兼及郑晓江教授的死亡哲学观_
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哲学的现代转型_兼及郑晓江教授的死亡哲学观_.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收稿日期:2002-09-25
作者简介:龚举善(1964—),男,湖北竹溪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报告文学研究;赵崇璧(1975—),男,湖北枝江人,助教,主要从事文
艺理论研究。
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哲学的现代转型
———兼及郑晓江教授的死亡哲学观
龚举善,赵崇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北丹江口 442700)
摘 要:死亡哲学表明,死对于生的否认恰恰使生成为可能。不直面与审视死亡,也就无法真正穿透人生而在
死生品质的提升中获取生死两安。但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被遮蔽在恐惧死亡的语境之中。这突出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死亡话题的长期悬置,二是现代文明对死亡意象的有意忘却。这无疑将造成生的迷
失。死亡哲学试图唤醒人们对于死亡的感知,从而激活人的生命意识,更好地求证生命的本义。从这种意义上说,
《穿透死亡》不失为颇具现代意味的人生启示录。
关键词:生存意识;生命哲学;死亡哲学;生死智慧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3)01-0032-05
在人类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多有死亡的魅影。
《旧约·约伯记》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
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生命如花,绚烂之极。然而,这如花的生命终不能永
久绽放,必死性带来的是生命的残酷未来———凋零
成尘,随风而散,飘然无迹。有感于此,东坡慨然而
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穿透生命表
征的重重帷幕,人们终于发现,死亡确实在时间维度
上赋予了生命以有限性。于是,死亡的阴影显现为
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一
人终有一死。这种不可更改的自然律令到底为
生命带来什么?在绝对精神理念支配之下,黑格尔
认为,死即个体的自我否定。这恐怕是人类真正直
面与审视死亡的重要一步。
在残酷的诗意表达中,死亡使生命个体意识到,
生命在根本上是一种可怕的存在———生命所创造与
呵护的一切价值,终将在自我否定中荡然无存。这
是一种悲剧性存在。对生命来说,尘世繁华只不过
是过眼云烟,掩饰不住虚无的苍白底色,人生无穷无
尽的欲望追逐只是一场无意义的骚动。因而,生命
从无边无际的虚无之中走出,再走向无边无际的虚
无。但对于死的恐惧与忧戚也成为了生命奔涌不息
的冲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死亡那样把人从他
的日常性(平庸)中抛出来,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
死亡那样提高人对生存的投入(即昂扬地进入生活)
的必要性的认识。”[1]
“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
关连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是不确定的、超不
过的可能性。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在这一存在
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2](438页)显然,死亡言说
了人生根底上的虚无与空幻,带来了生命难以承受
的轻与重。而伊壁鸠鲁的唯乐主义则有不同的认
识:“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
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到
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对于
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为对于生者来说,死是不存
第34卷第1期
2003年1月
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Vol.34 No.1
Jan.2003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2](426页)但无
论如何,在关于生命的有限性(必死)的焦虑中,生与
死实际上都是很难言说的永恒困惑。王羲之在穷极
宇宙之思时,千言万语,也只化作茫然一叹:“生死亦
大矣”。
弗洛伊德归结出人的两大本能:生与死。生命
亦即生死本能的统一体。没有死的本能也就没有了
生的欲望,没有了生同样也就没有了死。这是生命
哲学对辩证法的完美演绎。当古人说“方生方死,方
死方生”时,这种人生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也同样昭示
了死与生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意味
着,死赋予生以有限性和无意义时,更显示了生的弥
足珍贵。所以弗洛伊德说:“非永恒的价值是时间中
的珍品。”[3]
人之所以对死亡充满恐惧,实乃基于对美好生
存的依恋与渴望,对生的渴望自然会导致对死的忧
虑。生命就在于生死的交替追寻之中,宏观上超越
有限,步出虚无,在另一种永恒的高峰沐浴着灵魂的
光辉。
柏拉图曾将哲学视为死亡的练习,亚斯贝尔斯
称从事哲学工作即经历死亡。这表明,死亡是人生
哲学的基本命题,具有终极意味。正是死亡,成为寻
获与珍惜生命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肃省白银市201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 甘肃省白银市201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解析版).doc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五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数学文)含解析.doc
- 甘肃省白银市历年中生物真题(2008-2012).doc
- 甘肃省选拔一万名毕生下基层公开招录考试模拟试卷.doc
- 甘肃省通渭县黑燕山校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4.1.4 圆周角.doc
-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掌门1对1.doc
-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 甘肃省金塔县201-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最近下载
- 电化学测试技术(经典).pdf VIP
- 电气线路安装规范制定指南.docx VIP
- CZK-100B智能控制器的说明书.pdf VIP
-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课件 1-概述.pptx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第3版)教学课件2-3-2.pdf VIP
- 2025年快时尚行业用户购买力及消费心理洞察报告.docx
- 卫生公共管理典型案例分享.docx VIP
- 全英文版本的 IEC60601-1-3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 Part 1-3;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pdf VIP
- 航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案和教学设计.pdf VIP
- 解读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