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忠江西省特级教师群体的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试题.ppt

何小忠江西省特级教师群体的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高端教师群体的 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 何小忠(博士、副处长)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江西省1980年以来历年评选的趋势 二、江西省目前在职特级教师的现状 三、未来发展的思考 1.“特级教师”称号问题 2.特级教师评选问题 3.特级教师管理问题 4.特级教师发展问题 5.特级教师研究问题 目前江西省高端教师群体的结构 教授级高级教师0人 全省在职特级教师460人 省级学科带头人478+534=1012人 省级骨干教师 4400+949 = 5349人 全省中小学教师 (含中职中师幼教等) 420000余人 历次特级教师学历情况 各地市在职特级教师分布情况 我国特级教师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特级教师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独有的荣誉头衔,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幼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具先进性和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制度初见端倪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但正式建立却是在1978年,这中间,其建立过程经历了一段曲折。 第一个阶段:1956—“文革前” 1956年,共青团中央将当时社会上某些人歧视小学教师劳动的情况及小学教师三低问题(待遇低、地位低、质量低)汇报中央。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做出批示,四、五月间,教育部接连研究解决办法,起草了《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报告》,认为“对有特殊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以特级待遇。” 1956年7月,全国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结合这次工资改革,北京市提升了一批中小学特级教师。 并明确:中学特级教师的工资定为“相当于高等学校六级(教授)”,小学特级教师的工资定为“相当于中学教师三级”。 这样,就有了我国第一批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特级教师” 1959年、1960年、1963年北京市又陆续提升了一批特级教师。 至1966年,北京市共提升特级教师40余名。其中:中学9名,小学32名,幼儿园特级教养员1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活动停止。 第二阶段:1978-1993正式建立特级教师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示: “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 于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1978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 特级教师的内涵:“特殊贡献的优秀教师”。 各地普遍开展了评选特级教师的工作。 我国从此正式建立了特级教师制度。 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特级教师评选的规范化 1993年,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广泛征求意见,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颁布《特级教师评选规定》。 新规定还扩大了特级教师的评选比例,由以前的千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一点五; 津贴由原来小学20元、中学30元统一提高到每月80元。 内涵规定:“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体现先进性和专业性。 纵观特级教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特级教师制度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既有明确性又有模糊性,既有合理性又有历史局限性。” “特级教师”称号出现在特级教师制度正式确立之前,是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而偶然设立的。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论证,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彩。 最初特级教师的评选是一种非制度性的评选活动,且仅限于北京。1978年由于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特级教师评选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制度。 第四个阶段:2000年以来特级教师制度的改革 各地出台地方性特级教师政策。 发达地区更早,江西开始关注。 天津市1999年评选办法改革 1.阅档综合评价与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审阅申报材料,从教育、教学、教科研、师德、培养青年教师等五个方面,以量化打分。 ——试卷命题,突出学科特点,注重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考察;体现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还增加了外语、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考核 2.阅档综合评价与说课、答辩相结合的方法 3.业绩汇报与答辩相结合的方法 * * 42 6% 6 2.6% 7 4.6% 10 11.1% 11 10.9% 8 8.3% 0 教研室/教育局 21 3 5 2 4 6 1 中学中师范 和进修学校 495 70.5% 160 68.6% 125 82.7% 65 72.2% 71 70.2% 54 56.3% 20 64.5% 中学教师 (普高+职高) 157 22.3% 65 27.9% 19 12.6% 15 16.7% 17 16.8% 30 31.3% 11 35.5% 小学教师 8 1.1% 2 0.9% 0 0 2 2% 4 4.2% 0 幼儿教师 702 233 151 90 101 96 31 总人数 合计 第6批 (2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