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整理用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相关背景,并通过景物描写把握思想内容,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写作背景:读懂作者 知人论世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登高】 作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问:由题目你设想一下,诗人会写些什么? 借助诗题 把握内容 { 登高所见 登高所感 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韵脚 提问: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登高》的感情基调,应是哪个字? 明确:悲。 追问:常言道触景生情,诗人看到什么样的景致出发了他的“悲情”的? 明确:“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找 诗 眼 提问:第一联14个字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4个字写了6种景物: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追问:在这些意象中,哪一个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 示例: “风急”——“急”字不仅传神地写出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曹丕在《燕歌行》中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句。秋风本来就凉,江边的秋风就更凉,而江边高处的猛烈的秋风更是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寒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地感受。 提问:颔联写了几种景物?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由此你会想到些什么?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明确: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无尽悲凉。这两联显示出诗人为何而悲——为自然之秋而悲叹。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登高》借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究竟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赏析颈联 1、诗中的“作客”具体指的是什么?“百年”呢?什么叫“登台”? 2、“悲秋”一词好在哪里?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