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具有乐观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丧失生活的信念,总是从容不迫,平静安详。中国佛教的塑像和绘画就充分表现了这一民族的性格和审美的特征。这种伟大的精神不能说不与阴阳五行关于宇宙通过自行调节永远趋向于相对平衡的理论有关。“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故谚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子复母仇”,终归平复,这是五行结构所产生出来的不可移易的法则、力量和观念。中国很多戏曲、小说,就是怀抱着这样的信念编写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喜剧多于悲剧的原因。“大团圆”会给人以鼓舞,但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在空幻的艺术中得到满足,却丧失到生活中去奋进拼搏的意志和决心,形成观望、等待的消极心理。 评价整体思维观念对民族心态的影响 东方追求和谐平衡和顺应自然 体育项目:“五禽戏”“、八段锦”“、鹤翔桩”“、大雁功” 射礼、投壶、围棋、弹棋 体育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点到为止”、“相互谦让”、“人以和为贵” “平局”、“不分胜负”、“友谊赛”、“恰到好处”、“切磋” ——“养生”的故乡 西方人重外、重分、重挑战,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的差异,对立与矛盾,并力求征服这种矛盾, 勇敢开拓,探索未知,以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 体育项目:赛跑、体操、标枪、拳击等极具竞争性的项目,追求速度、高度、远度、力量 体育精神:勇敢、竞争、自由、平等、理性 ——竞技的摇篮 评价整体思维观念对体育的影响 以传统养生理论为指导,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缓解人类精神紧张,抵御现代“文明病”和增进健康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中国:纵向承袭的求稳惯性思维 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    1.木构建筑“两千年一贯制”,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 2.墙之多为世界之最。国家有万里长城,城市有城墙,单位有围墙,家庭有四合院,现在甚至发展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防盗门,还有四合院、影壁等都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国民心理的单纯防守性。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1. 欧洲人的石构建筑,风格一直随时代发展变化: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 2.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评价整体思维观念对建筑的影响 1. 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含义 2. 取象比类 3. “天、地、人、万物”之间的类比(观天 象知人事) 人与物的类比,如观物比德 《诗经》的比、兴手法 4. 类比与类推(合理外推) 1.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含义 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并按照特定时期汉民族的心理、观念与认识水平对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分。 取象比类:指的是将杂乱无章的事物分门别类,用以比较某种结构、规律和秩序,以此了解这些事物间的关系。这里的“象”指的是元素、指代的事物及其特征;“比”是比照、对比的意思。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易?系辞传上》 (1)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了解未知的事物。 (2)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人群中建立管理秩序。 “治众如治寡” ——《孙子兵法。势篇》 古代汉民族的类比思维,常见的主要是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间作类比。 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就内在属性而言,比如“观天象知人事”的事例 。 可见“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体现系统整体思维的。 即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可知“水”是类比智者“动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