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01第一章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格尔 黑格尔反对经验心理学、面相学和骨相学,强调理性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经验心理学是肤浅的,理性心理学是高深的。 理性心理学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它是凭借抽象思想的范畴去研究灵魂的本质,不是对灵魂现象的经验的研究。 第二,理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揭示“灵魂的内在性质”,任务是研究“人的知识和活动的诸形式”,而不是研究它们的内容。 第三,理性心理学是“从心灵的具体实在性和能动性去考察心灵”。 哈特莱: 采取经验主义的立场建立了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 他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感觉经验通过复杂的联想而形成思想体系。 哈特莱将物理学中的振动说应用于神经系统。认为外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神经振动,进而引起脑的振动时便产生了感觉。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渊源 一、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 希波克拉底 体液说 盖伦 脑是理性灵魂的器官 气质类型 占优势的体液 体液来源 胆 汁 质 黄 胆 汁 肝 脏 多 血 质 血 液 心 脏 粘 液 质 粘 液 脑 部 抑 郁 质 黑 胆 汁 胃 部 二、近代生物学与心理学 (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三)感觉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颅相学 创立者:加尔、施普茨海姆 基本观点:任何一种机能的过度活动都能导致大脑和颅骨相应部位的增大,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颅骨的形状去推测该人的心理特点。 三个命题:第一,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的结构有关;第二,心灵可分成许多机能;第三,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机能相关 加尔把心理的机能分为37种,又将头盖骨分成大小不同的37个区域 颅相学在民间曾兴盛一时,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而为科学界所不齿。 它的贡献是:承认了脑是心理的器官,使人们注意到心与脑的关系问题;另外,激起了脑机能定位的研究 弗卢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 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可依照性质和机能区分为几个主要不同的部分,但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统一的。 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其他部分可以补偿这个部分的功能,这便是“大脑机能统一说” 布罗卡言语中枢的发现 在临床上发现一个病人发音器官正常,但是不会说话。几天后,这个病人突然死去,经验尸发现病人的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受伤。因此布罗卡把这个部位定为言语运动中枢,后人称之为“布罗卡言语中枢”。 言语中枢的发现对大脑机能统一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一发现再一次使人们相信脑机能有着特殊的定位。 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现 1870年,德国医生弗里奇在为伤兵包扎时,发现触到裸露的大脑皮层时会引起对侧的肢体运动。同一时期,希齐格也发现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表面的某些部位可以引起眼动。 二人合作以电刺激法研究狗的大脑皮层,发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为运动功能的中枢,之后又有人找到了感觉中枢。 (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研究 神经冲动的电性质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赫尔姆赫兹,50米/秒 贝尔—马戎弟定律: 神经不是混合地传导感觉冲动和运动冲动,而是单向的 神经特殊能学说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产生相同感觉(针、电) 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会引起不同的感觉。(拳打镇关西) 感觉的性质依靠受刺激的神经的性质而定。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三)感觉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由于神经生理学和大脑机能研究的进展给感觉生理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因而19世纪的生理学家开始注意研究视觉和听觉现象。 赫尔姆霍茨有关色觉的研究,提出了视觉的三色说 海林提出了色觉的抗色说 普肯野现象:指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的现象。在明适应时对红色和橙色看起来较亮,而在暗适应时则对蓝色光看起来较亮。 三、近代物理学与心理学 (一)人差方程式 (二)伽利略关于事物两种性质学说 (三)韦伯定律 (四)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人差方程式 1796年,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马斯基林发现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总是比自己落后十分之八秒。他以为这是金内布鲁克粗心所致,因而将其辞退。 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注意,他把自己的观察与其他著名天文学家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并非个人的细心或粗心所致,而是导源于个别差异。 贝塞尔把人们之间观察时间上的个别差异以公式表示,称之为“人差方程式”。 (二)伽利略关于事物两种性质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