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想国降水工程设计方案绪论.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城二期基坑降水工程 设计方案 2015年6月8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四、人工降水设计方案 五、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六、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 七、劳动力计划 八、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 九、附图 附图1:理想国二期降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区位于长春市绿园区西环城路与迎宾路交汇处。拟建二期地下车库(地下室轮廓线)占地面积约21789.74m2(不含入库车道),地下室底板最大埋深: -7.65m(本工程±0.000为222.15m)。为保证基坑开挖及地下室土建施工干作业要求,地下水水位需控制在地下室底板(最大埋深)以下0.5m,即-8.15m。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场地地下水平均稳定水位为221.9(-0.3m),所以基坑开挖前必须进行人工降水。 注:1、本工程地下室±0.000为222.15m;场地自然地坪标高为221.05~224.85m(-1.10~+2.70m),平均222.95m(+0.8m)。 2、根据设计图纸: ⑴地库(含地库内主楼):底板顶标高为-5.15m(局部-5.95m),底板厚度暂按0.5m考虑;桩基础承台?m。集水坑深度:?m,电梯井深度?m(集水坑、电梯井暂按最大深度2.0m考虑)。底板板底最大埋深(自然地面以下,自然地面暂按平均标高+1.0m考虑):1.0+5.15+0.5+2.0=8.65m。 ⑵1#、2#楼:最大开挖深度-4.0m,自然地面标高224.5m(+2.35m),即底板板底最大埋深自然地面下6.35m. 3、根据设计要求,地库地下水位需控制在基坑开挖最大深度(自然地面计算)以下0.5m,即8.45+0.5=8.65m;1#、2#楼地下水位需控制在基坑开挖最大深度(自然地面计算)以下0.5m,即6.35+0.5=6.85m; 二、编制依据 2.1甲方提供资料依据 2.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1.2设计图 2.1.3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基坑深度等有关资料 2.2本方案编制主要引用的规范及标准 2.3其他依据 2.3.1 我公司在长春地区相似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人工降水的多年技术和管理经验。 2.4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2.4.1 本基坑局部深度较大,最大为近9.0m(估算)。 2.4.2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场区第③层有机质粉质粘土渗透系数较小(0.25m/d),给人工降水带来一定难度。 2.4.3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场地回填土较厚,局部达5.0m以上,给降水井成井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2.4.4场地东南两侧为排水暗渠,由于暗渠渗漏,地下水补给量相对较大。 三、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3.1 工程场地地形地貌地物条件 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属于松辽平原波状台地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现场实测网格竖向高程图最大值为224.85m,最小值为221.05m最大高差为3.8m。拟建工程场地内存有既有绿园明沟河道,南北流向,水量适中。 3.3 地基土的构成和分布特征 本次勘察的最大揭露深度25.0m,拟建场地地质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粘性土层及白垩纪基岩层。根据野外鉴定、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岩)土层由上至下分为6个主层及3个亚层。各(岩)土层状态描述如下: 第①层 人工填土:杂色,表层以建筑垃圾为主,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等杂物。湿~稍湿,大部分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存在,层厚1.00~6.00m。 第②层 粉质粘土:褐黄色,局部呈褐色,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为主,饱和,中压缩性,层厚:0.50~7.30m。 第③层 有机质粉质粘土:褐灰色、灰色~灰黑色,含有机质。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呈软塑状态,饱和,中压缩性,干强度和韧性中等。该层集中分布于原地貌冲沟低洼处,分布不连续,揭露厚度为1.50~7.40m。 第④层 粉质粘土:褐黄色,含铁锰结核。可塑偏硬~硬塑状态,以可塑偏硬为主,饱和,中压缩性,中压缩性。揭露层厚1.80~8.00m。 第⑤层 粉质粘土:褐黄色,含铁锰结核。以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夹可塑薄层,饱和,中压缩性。该层揭露层厚2.00~6.10m。 第⑥1层 粉砂质泥岩:全风化,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砂岩,相互混杂,无规律性。互层状构造,砂质~泥质结构,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大部分风化呈可塑~硬塑粘土状,揭露厚度0.30~6.10m。 第⑥2层粉砂质泥岩:强风化,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砂岩,相互混杂,无规律性。互层状构造,砂质~泥质结构,原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胶结性差,揭露厚度0.10~7.00m(大部分钻孔为穿透)。 第⑥3层 粉砂质泥岩:中风化,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