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研读与答题指导
一、命题规律
1、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兼顾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柳州近几年多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以选择题为主。
2、翻译句子:文本的重点句、关健句、难解句、特殊句、特色句等。
3、填空:内容理解,一般是要点概括或信息筛选。
4、主观问答:文本内容和主旨理解等。
5、评价迁移:评 语言、人物、写法,谈感悟。
二、考点归纳与梳理
考点一:常用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课文的注释)
1、一词多义 2、古今词义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考点二:文言虚词“之、于、其、以、而”的意义与用法
“之”的意义与用法
(一)作动词, 到
1、至之市。2、辍耕之垄上。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吾欲之南海。
(二)作代词,代人、物、事
1、肉食者谋之。2、执策而临之。3、名之者谁?4、登轼而望之。
(三) 指示代词,这、此 、那
(四)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齐国之美丽者也。3、小大之狱。
(五)有时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当余之从师也。3、吾妻之美我者。4、无案牍之劳形。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汝之不惠。
(六)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1、读之竟日。2、何陋之有?
(七)作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1、怅恨久之2、学而时习之。3、公将鼓之。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其”的意义与用法
(一)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1、卒用其人。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其人视端容寂。4、欲穷其林。5、策之不以其道。6、公问其故。
(二)作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1、其真无马邪。
(三)表推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其真不知马也。2、其如土石何?
(四)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以”的意义与用法
(一)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无从致书以观。3、以激怒其众。4、杀之以应陈涉。5、属予作文以记之。6、遂许先帝以驱驰。
(二)介词,用
1、盖以诱敌。2、以衾拥覆。3、祭以尉首。4、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辄以水沃面。
(三)介词,凭借、依靠
1、可以为师矣。2、何以战。3、以残年余力。
(四)连词,因此
1、岁以大穰。
(五)介词,把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必以分人。4、全石以为底。5、不以千里称也。
(六)连词,相当于“而”,顺接作用
1、跪而拾之以归。2、船载以入。3、俯身倾耳以请。4、卷石底以出。
(七)连词,因为
1、人不得上,以实奇。2、以中有足乐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扶苏以数谏故。5、以其境过清。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介词,按照
1、策之不以其道。2、必以情。
(九)副词,通“已”,已经。
1、固以怪之矣。
(十)动词,认为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皆以美于徐公。
“于”的意义与用法
(一)介词,在
1、战于长勺。2、能谤讥于市朝。3、其一犬坐于前
(二)介词,到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2、皆朝于齐。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介词,对,向,对于
1、万钟于我何加焉。2、欲有求于我也。3、告之于帝。
(四)介词,从
1、百里奚举于市。2、舜发于畎亩之中
(五)介词,表比较,比
1、皆以美于徐公。2、所欲有甚于生者。3、苛政猛于虎也
“而”的意义与用法
⒈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黑质而白章”“泉香而酒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溪深而鱼肥”
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例如: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 日出而林霏开”“ 而乐亦无穷也” “临溪而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而乡邻之生日蹙”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朝而往,暮而归”“执策而临之”“吾恂恂而起”“杂然而前陈者”“久而乃和”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而山不加增”“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足肤皲裂而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考点三:重点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要明白通顺,文笔生动优美。
2、翻译的步骤:要先通读原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再以句为单位,动用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基础知识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