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速鱼培育的方法 保证好的饲养环境,好的营养条件 小苏打浸洗:0.5-1.0%溶液,10-15min’ 土霉素投喂 应用磁化水养殖 鱼病防治技术 原则: “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疾病发生的原因 鱼体 病原体 环境 疾病的种类 根据病因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引起的两大类。 1、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微生物病、寄生虫病、生物中毒。 2、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机械损伤、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 3、缺乏机体所必须的物质或条件。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一)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和充分发展期。 (二)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和死亡。 疾病预防的技术 改善生态环境 1.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2.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机体抗病力 1)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 2)人工免疫 3)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四消原则: 鱼池消毒,鱼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 1.鱼池消毒:常用漂白粉清塘,用量为20mg/L。清塘后4~5天药性消失即可放水产动物。 2.鱼体消毒:药浴时的注意事项: 每次药浴的水产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缺氧。 药水配制后只能药浴一批动物,否则药液稀释。 不能用金属容器。 药浴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水质及水产动物的种类等有关。 药浴后最好连药水一同轻轻倒入池中,以免擦伤鱼体 鱼常用浸洗的药物表 药物名称 浓度(mg/L) 水温(℃) 浸洗时间(分) 可防治的疾病 硫酸铜 8 10~15 15~20 20~30 15~20 车轮虫 斜管虫 鳃隐鞭虫 鱼波豆虫 毛管虫等病 漂白粉 10 10~15 15~20 20~30 15~20 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 食盐 3~4% 5 车轮虫 斜管虫 水霉病等 孔雀石绿 10 0.2~0.4 20 13~14 20~30 2小时 水霉病 小瓜虫病 高锰酸钾 20 20 10 10~20 20~25 15~20 21~30 20~30 15~20 1.5~2小时 1.5~2小时 三代虫 指环虫 车轮虫 斜管虫等病 锚头鳋病 敌百虫与 面碱(合用 5 3 10~15 20~30 三代虫 指环虫病 3.饲料消毒:水草用漂白粉6mg/L浸泡20~30分钟;卤虫卵用漂白粉300mg/L或用硫代硫酸钠30mg/L去氯后再孵化。 4.工具消毒:网具用硫酸铜20mg/L、高锰酸钾50mg/L、福尔马林100mg/L或食盐5%等溶液浸泡30分钟。木制或塑料工具用漂白粉5%溶液消毒。 常见的用药方法 药浴法: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此法具有挂篓(袋)法的优点,但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 遍洒法: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此法杀灭病原体较彻底,但用药量大、副作用大,易发生事故。 涂抹法: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此法用于产卵检查、注射催产剂及名贵鱼类。病鱼头部向上。 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此法用于预防和治疗。 注射法:有腹腔和肌肉注射法两种。用于亲体及人工注射疫苗、名贵鱼类等。 常见疾病 [流行] 世界性疾病,各淡水鱼的苗种;初冬、春末3~5及8~10月,15~25 ℃, 危害较大,3-4天即可大批死亡。 [症状] 患病处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同时 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最后呼吸困难而死。 [诊断] 用肉眼诊断,但要区别粘孢子虫、打粉病等。 [防治] 主要进行预防,治疗困难。清塘; 浸洗:福尔马林250ml/L15~20分钟;冰乙酸200~250mg/kg15分钟。泼洒:福尔马林15~25ml/L;亚甲基蓝2mg/L。每亩(水深1m)用辣椒250g、生姜100g 煮水泼洒。国外注射疫苗,可达8个月。 二、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原] 多子小瓜虫。属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350~800x300~500um。生活史分为成期、幼虫期和胞囊期。 一、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柱状屈桡杆菌(鱼害粘球菌) 菌体细长,可屈桡。菌落黄色,大小不一,扩散型。生长适宜温度28℃,培养基含0.7%的NaCl能抑制生长。属好气菌,革蓝氏阴性菌。 注意:烂鳃病有三:寄生虫引起,水生藻类引起,细菌引起。 [流行] 主要危害草、青鱼、鲤、鲫、鲢、鳙等鱼类,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水温在15~30℃,4~10月为主要流行期,尤其夏季易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