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 我区近几年发病情况: 2009年:无 2010年:丹山:2人。 2011年:保和:1人、松涛1人。 2012年:南京:1人。 2013年:保和:3人,忠义:1人。 发病集中在中和、保和;南津、忠义两片区。 钩体提纲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概述 俗称:“打谷黄”、“稻瘟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感染所致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 临床特点: 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后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重症患者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 病原学 钩体为革兰阴性菌,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 对日光、酸碱、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鼠、猪。 传播途径:鼠尿、猪尿污染水体,接触疫水即可传染给人。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次感染。 流行特征:夏秋季节、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渔、屠宰工人为主。 发病机制 钩体(疫水)→感染皮肤、粘膜→小淋巴管、血管(脏器、脑、眼)→ 繁殖、产生毒素→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脏器内引起脏器病变)→继发病变 。 临床表现 早期总结: “寒热酸痛身疲惫, 眼红腿痛淋结大” 实验室检查 ㈠常规: WBC↑、尿蛋白+ ㈡常规性检查: 血液柯氏培养基。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接触疫水史 2.临床表现: “寒热酸痛身疲惫, 眼红腿痛淋结大” 肺、肝、肾、CNS等损害表现。 3.实验室检查:WBC↑,血清学或病原体分离。 治疗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一预防”,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防大出血。 首选青霉素,首剂用量宜小(40万单位),以避免发生赫氏反应,疗程5-7天。 其他: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治疗 赫氏反应: 部分钩体病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如青霉素)后2-4(15min-6h)小时发生,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续1/2-2小时,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性出血。 机制:螺旋体大量被杀死而释放毒素有关。 预防:首剂用量宜小 治疗 赫氏反应的处理 1.镇静:安定 2.抗毒:激素 3.物理降温 4.抗休克 5.强心 预防 传染源的管理:加强猪粪的管理,防鼠、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 自动免疫:疫区居民提前一个月接种与本地流行菌株相同的钩体多价疫苗。 特别注意: 鉴于前几年我区发病情况,中和、保和;南津、忠义两片区特别注意: 1、加强监测报告:乡村医生进行初筛,初筛病人送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对可疑病人报疾控中心把关。 2、加强宣传教育:钩体预防宣传资料印制、发放。 3、加强免疫接种:督促疫苗注射。 霍乱、钩体知识培训 霍乱提纲 肠道传染病概述 霍乱概论 霍乱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霍乱预防控制措施 霍乱病人隔离、消毒、疫点疫区处理 肠道传染病概述 概念: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嘴)感染。 种类:甲类:霍乱 乙类: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 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 丙类: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肠道传染病概述 主要传播特征:1、传染病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且易形成暴发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 肠道传染病概述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 (2)管好水源 (3)管好粪便 (4)消灭苍蝇 霍乱概论 概念: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易经水和食物传播。 主要症状: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和腹直肌),死亡率高。 霍乱概论 病原学:霍乱弧菌按菌体(O)抗原不同,已分出200个O血清群。其中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可致霍乱。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每一生物型又分小川、稻叶2个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