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 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以及记 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 管路密闭的气路系 统.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 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
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解:参见教材P14-16
A 称为涡流扩散项 , B 为分子扩散项, 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由上述讨论可见,范弟姆特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
说明 ,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 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用在不同流速下的塔板高度 H 对流速 u 作图,得 H-u 曲线图。在曲线的最低点, 塔板高度 H 最小 ( H 最小 ) 。此时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 u 最
佳 ,即 H 最小 可由速率方程微分求得:
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 (B 项 ) 就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 质量较大的载气 (N2 , Ar ) ,使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小 的扩散系数。而当流速较大时, 传质项 (C 项 ) 为控制因素,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 (H2 ,He ) ,此时组分在 载气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加n,提高分离度.
(2)方程式说明,k值增大也对分离有利,但k值太大会延长分离时间,增加分析成
本.
(3)提高柱选择性??可以提高分离度?分离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固定相?增大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13.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 的问题。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
固定液的性质。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根据此规律:
(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 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
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 极性组分(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醉、酚、胺和水等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的或是氢 键型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出, 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
(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以上讨论的仅是对固定液的大致的选择原则,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
色谱柱中的作用是较复杂的,因此固定液酌选择应主要靠实践。
18.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定量校正因子?在什么条件下可 以不用校正因子?
解:
在利用归一化法分析校正因子相同的物质,如同系物中沸点相近的组 分测定,可不考虑校正因子;同时使用内标和外标标准曲线法时,可以不 必测定校正因子.
20.在一根2 m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
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 2?2‖及3‘1―;半
峰宽为0.211cm, 0.291cm, 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
1200mm.h-1, 求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三种组分保留值用记录纸上的距离表示时为: 苯: (1+20/60)×[(1200/10)/60]=2.67cm 甲苯:(2+2/60) ×2=4.07cm
乙苯: (3+1/60) ×2=6.03cm
故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分别为:
n苯 ? 5.54(
tR )2
Y1/ 2
? 5.54(
2.67 )2
0.211
? 887.09
H 苯 ? L / n ? 2 / 887.09 ? 0.00225(m) ? 0.23cm
甲苯和乙苯分别为:1083.7,0.18cm; 1204.2,0.17cm
21.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 Y2=1min,
所以; n = 16(-tR2/Y2)2 =16×172 = 4624
(2) t‘R1= tR1- tM =14-1=13min
t‖R2=tR2 – tM = 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河南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化公开招聘3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档案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南方电网昆明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4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农业服务中心2025年度工作计划 .doc VIP
- 外窗防水节点施工方案(JS).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J金融租赁公司所在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5800字.doc
- 2025金风变流器2.0MW故障代码手册V4.docx VIP
- AP微积分AB 2014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alculus AB 2014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动态口令认证机制的网上投票系统设计与实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