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4-2
2
图14一l带传动
a)平带传动 b) V带传动 c)圆形带传动 d)同步齿形带传动
(1)带轮安装要正确,其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两带轮中间平面应重合,一般倾斜角应小于1O。
(3)带轮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大小要适当,一般为Ra1.6。
(4)带的张紧力要适当,且调整方便。
图14—2 带与轴的连接
a)圆锥形轴头连接 b)平键连接
c)楔键连接 d)花键连接
1.带轮的装配
带轮孔与轴为过渡配合,有少量过盈,同轴度较高,并且用紧固件作周向和轴向固定。带轮在轴上的固定形式如图14—2所示。
2017-4-2
5
带轮与轴装配后,要检查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如图14—3所示。还要检查两带轮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如图14—4所示。
图14—3带轮跳动量的检查
图14—4带轮相互位置正确性的检查
2017-4-2
7
1.张紧力的检查
(1)如图14---6a所示,在带与带轮两切点的中心,用弹簧秤垂直于皮带加一载荷,通过测量产生的挠度y来检查张紧力的大小。在v带传动中,规定在测量载荷G的作用下,产生的挠度y = 1.6L/100 mm为适当,L为两切点间距离。
(2)可根据经验判断张紧力是否合适。用大拇指按在v带切边处中点,能将V带按下15 mm左右即可,如图14—6b所示。
图14--6张紧力的检查
2017-4-2
8
准 备 工 作
请检查带轮并使其排列整齐。不正确的排列位置可能会缩短带子的使用寿命。
请检查带轮的主要部分并定期给使用部位加油。
2017-4-2
9
请检查带轮的凹糟,确保它们有着相同的尺度。
请检查带轮的磨损,尽可能地除去锈块,污垢,油脂等可能影响带子使用的不利条件。
2017-4-2
10
请检查通风状况,确保带轮和带子在运转时能保持散热。
安 装 工 作
首先调整机器位置,便于安装。
2017-4-2
11
请逐条将带子放入带轮,注意先将带子定位在小带轮上。
不要使用橇杠强行将带子挤入带轮,但缓慢地转动带轮会使带子容易安装。
2017-4-2
12
张紧带子以避免满载时打滑,运转5分钟后再次张紧。带子运转一段时间后,必要时请重新调整张力。
请不要将新旧带子配在一组使用,由于它们之间不平衡的伸展性会大大缩短带子的使用寿命。
2017-4-2
15
四、带传动机构的修理
带传动机构常见的损坏形式有轴颈弯曲、带轮孔与轴配合松动、带轮槽磨损、带拉长或断裂、带轮崩裂等。
(1)轴颈弯曲用划针盘或百分表检查弯曲程度,采用矫直或更换方法修复。
(2)带轮孔与轴配合松动 当带轮孔和轴颈磨损量不大时,可将轮孔用车床修圆修光,轴颈用镀铬、堆焊或喷镀法加大直径。然后磨削至配合尺寸。当轮孔磨损严重时,可将轮孔镗大后压装衬套,用骑缝螺钉固定,加工出新的键槽。如图14—7所示。
(3)带轮槽磨损可适当车深轮槽,并修整轮缘。
(4)V带拉长V带拉长在正常范围内时,可通过调整中心距张紧。若超过正常的拉伸量,则应更换新带。更换新v带时,应将一组V带一起更换。
(5)带轮崩碎应更换新带轮。
图14一10两链轮轴向平行度及轴向偏移量的测量
(1)链轮的两轴线必须平行其允差为沿轴长方向0.5 mm/m。
(2)两链轮的中心平面应重合轴向偏移量不能太大,一般当两轮中心距小于500 mm时,轴向偏移量应在1 mm以下,两轮中心距大于500 mm时,应在2 mm以下。两钵轮轴线平行摩及轴向偏移量的测量方法如图14—10所示。
(3)链轮的跳动量跳动量可用划针盘或百分表进行检验,如图14一11所示。
(4)链条的下垂度要适当 检查链条下垂度的方法如图14—12所示。如果链传动为水平或稍倾斜(45O以内),下垂度 f 应不大于2%L(L为两链轮中心距);倾斜度增大时,就要减小下垂度;在链垂直放置时,应小0.2%L。
2017-4-2
21
图14一11链轮跳动量的检验
图14一12链条下垂度的检查
2017-4-2
27
三、链传动机构的修理
链传动机构常见的损坏形式有:链条拉长、链或链轮磨损、链轮轮齿个别折断和链节断裂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