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免疫学基础技术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 容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传染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宿主的免疫力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二、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三、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第四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一、人工自动免疫类生物制品 二、人工被动免疫类生物制品 第一节 传 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疾病 病原菌 传染 近年来传染病的发展 二、传染结局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传染结局 疾病 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而且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 疾病根据病因分类 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 病原生物突破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由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可以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另外一些个体的疾病。 近年来传染病的发展 艾滋病 疯牛病 炭疽病 手足口病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传染结局的影响因素 病原体 最主要的因素: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 细菌:侵袭性酶类、外毒素、内毒素 病毒:杀细胞传染、整合传染 真菌:真菌毒素、变态反应等 宿主 环境 一、病原菌及其致病原理 影响细菌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患病的因素 —毒力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 1、毒力(Virulence) 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侵袭力 —毒素 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体所具有的突破宿主防御功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和扩散能力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借菌毛吸附于肠道上皮的Salmonella、Vibrio;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细胞的Neisseria gonorrhoeae等; 吸附后,或原处繁殖,如霍乱弧菌,或侵入细胞内生长、产毒,杀死细胞,产生溃疡如痢疾志贺氏菌,或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皮下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如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化脓性感染 菌毛:菌毛蛋白,属于定居因子抗原 宿主与微生物的关系 繁殖和扩散能力 一些特殊的酶,毒性酶能攻击损害机体组织 —透明质酸酶 —胶原酶 —血浆凝固酶 —链激酶 —卵磷脂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水解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 具有透明质酸酶的微生物 Streptococcus Staphylococcus Clostridium 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 水解胶原蛋白Collagen 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 ) 链激酶(Streptokinase) 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胞浆素原),使之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胞浆素),再由后者把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凝块水解,从而有利于病原体在组织中扩散 产链激酶的微生物,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应用 心肌梗塞、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疾病 卵磷脂酶(Lecithinase) α-毒素 水解各种组织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 产卵磷脂酶的微生物,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人或动物有毒害的物质,主要由细菌、霉菌产生。 外毒素 在病原菌( G+)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属于酶、酶原或毒蛋白。 内毒素 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在活细胞上而不分泌到体外,在细胞死亡自溶后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类毒素(Toxoid) 将细菌的外毒素用0.3-0.4%甲醛溶液进行脱毒处理后,仍保留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将其注射机体后,可以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原性的抗体(抗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将内毒素注射到温血动物或人体内后,刺激宿主细胞释放内源性的热源质 内毒素的性质 生物毒性 化学稳定性:250度干热灭菌2小时 一些注射用药如生物制品、抗生素、葡萄糖液和无菌水要严格限制其存在。 内毒素的检测 家兔发热试验法 费时、费工、费用大、灵敏度低 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法(LAL test) 鲎(马蹄蟹) 开放性血管系统、每只采血100-300ml,血清呈现蓝色,含有血蓝蛋白和外源凝集素 鲎血变形细胞裂解物可与细菌内毒素LPS和磷壁酸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凝胶化反应 鲎试剂法 2 、入侵病原体的数量 最小感染剂量 引起宿主致病所需要的最少个体数量 Salmonella typhi:108-109CFU/宿主 Vibrio chol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