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它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7.近体诗六首里的古诗:《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石头城》《 锦瑟》《 书愤》。此诗是律诗中的绝品,通过学此诗掌握律诗的特点,鉴赏方法,情感。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的。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学情分析和教法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已经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诗词艺术特点 。 另外,学生一般都比较了解杜甫的生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在对诗歌的逐句分析上,必然会把课上得很沉闷,让学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通过一系列形象的画面、风俗习惯介绍等,尽可能地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分析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重点是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重点是赏析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难点是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四、说学法指导 这首诗比较好懂: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通过风俗介绍、类似诗歌的拓展学习、比较,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学生探索知识、传承文化的兴趣。学习的重点在赏析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及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上。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文件来拓展视野,观看图片来培养联想、思考能力,更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个极富情境的诵读导入,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了解了登高习俗的产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又培养了想像力,感受到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阅读 印发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1、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2、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3、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