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技术分析.ppt

第一章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技术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的发展 第三节 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思想及实践 1.思想 孔子:上智、中人、下愚 孟子:权、度 刘劭:《人物志》:法、术、口辩、雄杰 8观 2.实践 韩非(董仲舒)“左手划方,右手划圆” 周岁试儿 科举制:隋唐、宋、明清 3.方法 面试和观察法 纸笔测验:贴经、墨义、诗赋、策论 调查法:管仲:访乡问社 情景模拟法:心书 绩效考核法 4.器具 九连环 七巧板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的发展历程 高尔顿 人的能力是遗传而来的 卡特尔 完善高尔顿的做法,提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概念 闵斯特伯格 把心理测量的思想和做法用于企事业中的人才选拔 第三节 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著《心理测验法》 1922年费培杰翻译比纳-西蒙量表 1924年陆志韦等人修订了中国版的比纳-西蒙测验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2年《测验》创刊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再次修订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近20年来我国心理测验发展概况 测验的种类越来越齐全 测验对象以儿童为主 问卷测验形式居多 测验越来越普及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陈国鹏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陈国鹏 1. 早期对智力落后者的分类与训练 1838年法国医生Esquirol著书论述智力落后,第一次明确区分 1837年法国医生Seguin建立第一所训练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1873年Alfred Binet提出鉴别出智力落后儿童,安排在特殊班级 Galto (高尔顿)的贡献 1884年设立人体测量实验室,测量身体属性,如反应时,肌肉力量 用感觉辨别测验测量个体智力差异 发展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 3. 卡特尔和早期的心理测验 1890年卡特尔撰文首次使用“心理测验”一词, 比纳和亨利关注测量较复杂的机能,如记忆,想象,审美等 19世纪后十年编制很多 成套测验 卡特尔描述一整套测验,每年用 于测试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4. 比纳和智力测验的产生 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的诞生 30个题目,由易到难,是初步尝试性工具 1908年量表,删除1905年量表中不满意的题目,增加题目数量,按年龄水平分组,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1911年量表,在若干年龄水平组增加一些题目 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首次采用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ient,IQ) 5. 其他发展 团体测验应战时需要而生,不要求主试经过严格的训练 能力倾向测验弥补智力测验不足,如机械,音乐,美术等能力 标准化成就测验广泛应用与教育,工业,行政部门 人格测验测量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等特性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