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的发展(第1-4节)技术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奇异的仿生学 刘燕 教授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奇异的仿生学 前言 第一章 从模仿到创造 ——仿生学的发展 第一节 仿生学的起源 ? 远古时代 人类处于农牧(渔)时代,人类 的祖先模仿蜘蛛网编网捕鱼;受果实 和瓢虫滚动的启发发明轮子…… 生存——自卫——竞争 仿生学的发展 ?工业时代 人们模仿植物和动物结构,创造 新的建筑结构; 模仿鸟的飞翔发明飞机; 模仿人与动物发明机器人; 模仿海豚发明潜艇…… 观察——灵感——模仿 仿生学的发展 ?信息时代 模仿人的运算发明计算机; 模仿生物的信息传感…… 分析——启示——设计 仿生学的发展 ?知识时代 人们模仿生命的微观结构与功能; 模仿生命的遗传与发育; 模仿人脑的认知; 模仿生命的协同进化; …………… 模仿——制造——创新 第二节 仿生学的诞生 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模仿生物创造出来的新仪器、新设 备也日益增多。例如:雷达、响尾蛇导弹、电子计算机等。 生物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控制论工程等学科相互关 联、相互渗透,使仿生学上升到新的层次。 仿生学的定义 仿生学一词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人斯蒂尔取自拉丁 文“bios”(生命方式)和词尾“nic”(具有……性质 的)合成的,他认为:仿生学是研究模仿生物系统方式, 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 方式的系统科学。 一般认为,1960年全美召开的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 是仿生学诞生的标志。 仿生学标志 仿生学的定义 仿生学可以定义为: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状、原理、 行为以及相互作用,从而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 原理和系统构成的技术科学。 仿生学需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脑与认知科 学、工程技术、数学与力学以及系统科学的交叉。 仿生学的应用可涉及所有技术领域和大多数应用领域。 仿生学的含义 仿生学广义的理解是:仿生学这门学科研究生物系统各种各样 的特征(包括物质、能量、信息等),作为模拟对象逐步改善现代 技术设备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 仿生学狭义的理解是:仿生学是研究生物接收、传递、加工信 息的方法及其机制。作为模拟对象,设计各种各样自控机的科学。 广义理解—模拟生物(自然)创造人工制品 (1)生 物: ? 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微 生物 (10万种) ? 个体、组、群 ? 整体、部分;组织、器官、系统 有利 (2)模 拟: 有益 有用 于人类需求的,对人类社会有好处的 ? 范围:静、动 ? 层次:点、线、面、体、组、群 ? 形 体(形状、构形) ? 形 态(形貌) ? 结 构 ? 材 料 ? 过 程 ? 行 为 ? 功 能 ? 其 它 ? 形体(形状、构形) ? 人造的物体:(刻、画、照、摄、录…)、象形文字 绘 画 象形文字 剑 鱼 海 豚 雕 刻 ? 体表:流线形 ? 形态(形貌) ? 人造花朵:艺术、塑、刻、雕… 人造盆景 人造刻花 雕 塑 ? 表面形态:非光滑、纹理 ? 结 构 ? 几何:欧氏几何(平面、立体、1,2,3维)、非欧几 何(拓扑、分形、统计) ? 物理:异相耦合、同相结构 ? 材 料 ? 组成(成分)、组织、结构(宏观、介观、微观) 向日葵 生物进化 地球进化 ? 过 程 ? 短:反应(快速)、动作(体育、武术) 武 术 食虫草 跳 高 ? 长:生长(向日葵) ? 行 为 ? 多类:a.摄食、躲避、防护;b.社会、个体; c.信息、交流 ? 主要以运动:有位移运动、无位移运动 鱼鹰捕食 海豹躲在浮游生物群中 蜂 群 ? 功 能 ? 物理:机械、力、声、电、磁、(脱附、减阻、耐磨、降噪) ? 化学:物化(自洁)、防腐、节能 ? 自适应:自繁殖、自生长、自学习、自修复 ? 生物学: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固氮 荷叶自洁外墙漆 牛的新陈代谢 植物的光合作用 (3)创造人工制品: ? 创造性地设计与 ? 开发仿生技术 ? 制造仿生产品 ? 营造仿生系统 ? 建造仿生工程 狭义理解—模拟生物制造人工技术制品 ? 创新地设计与制造仿生技术产品: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 可供使用的物品。 ?科学:反映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动力与源泉来自于: ? 求知欲、好奇心(事实); ? 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索(规则); ? 新方法、新工具与新问题。 科学的目的是求知和求真。 第三节 仿生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技术的目的在于满足需求和市场的竞争。 其动力与源泉来自: ? 源于人们实践经验累积与创造欲望; ? 源于科学发现引发的技术创新,创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 新体系; ? 源于对自然界生物结构、功能、行为以及相互作用的学习与模 仿; ? 源于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推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