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安龙(第六章非物质文化彰显民族活力)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 彰显民族活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较妥。)(同意编辑意见)
安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既互相学习,又保留了各自不同的民族习俗、语言、服饰、居住、节日等传统,造就了安龙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可移动文物是指可以随意移动其摆放位置的文物,如历史上各时代的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也可划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
二、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内涵正发生着急剧而又巨大的变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的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因非法走私而流失境外。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因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了我国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共10类,518项。
贵州省有31项入选。民间文学:苗族古歌、苗族刻道;民间音乐: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铜鼓十二调;民间舞蹈:芦笙舞、木鼓舞;传统戏剧:花灯戏、侗戏、布依戏、彝族撮泰吉、傩戏、安顺地戏、木偶戏;曲艺:布依族八音坐唱;民间美术:苗绣、水族马尾绣;传统手工技艺:丹寨苗族蜡染技艺、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皮纸制作技艺;民俗:苗族鼓藏节、水族端节、布依族查白歌节、苗族姊妹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毛龙节、水书。国务院同时并规定,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贵州有12名民间艺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古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为台江县的王安江、刘永洪,黄平县的龙通珍、王明芝;苗族刻道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施秉县的石光明、吴治光;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为雷山县的莫厌学;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为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刘泽松、姚茂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为雷山县的杨光宾;皮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为贵阳市的罗守全和贞丰县的刘世阳。
贵州省非常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早在2002年7月,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一节 民间文学
在漫长的岁月中,安龙各族人民口头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诗歌等,主要叙述本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史实、人物、风物和习俗,总结生产生活经验,颂扬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和聪明才智,鞭挞统治阶级的罪恶。
民间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分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
散文体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和寓言。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传说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