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切
反切 一.反切出现之前的注音方法 《颜氏家训·音辞篇》:“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字音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外言、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A.譬况法:是指遇到难读的字的时候,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发音情况的方法来注音。这种注音法,可以拿一个字作参照,也可以把两个字放在一起作对比。 反切 ①.《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②.《公羊传·宣公八年》:“曷为或言而,或言乃?”何休注:“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③.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B.读若或读如: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 ①.《说文解字·口部》:“哙,读若快。” ②.《说文解字·玉部》:“珣,读若宣。” ③.《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反切 C.直音:就是直接用同音字来注音。例如: ①.《汉书·高帝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颜师古引孟康注:“单,音善;父,音甫。” ②.《穆天子传》三:“山川间之。”郭璞注:“间,音谏。” 二.反切的方法 关于反切: 反切,又叫“反语”或“切语”,是古人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方法,它的注音形式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X——AB反。 或: X——AB切。 反切 X代表被注音的字,是“被切字”;A和B代表用来注音的字,A是“反切上字”,也叫“切上字”;B是“反切下字”,也叫“切下字”。“反”和“切”就是这种注音方式的记号。 我们现在看到的《广韵》上的注音都是用的“某某切”,其实早期是不用“切”的,只说“某某反”或“某某翻”,是唐代为了避讳,害怕老百姓造反,才改用“切”的。王念孙《广雅书证·卷二》“凥也”条作案语云:“反切之名,自南北朝以上皆谓之反,孙愐《唐韵》则谓之切。唐元度《九经字样》序云:‘声韵谨依《开元文字》,避以反言。’是则变反言切,始自开元。”所以唐宋之前的反切注音,一般谓之“某某反”,唐宋之后则一般谓之“某某切”。 反切 宋代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 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 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切”字条下注: “一音辗转相呼谓之反,……一韵之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 元代刘鉴《总括玉钥匙玄关歌诀》序: “反切二字,本同一义,反即切也,切即反也。……或作反,或作切,皆可通用,是字虽异而义同也。” 清代李汝珍《李氏音鉴》卷二: “所谓反切者,盖反复切磨而成音之义也。” 反切 反切的基本原理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例如: 冬,都宗切 d(u)+(z)ong=dong 怪,古坏切 政,之盛切 号,胡到切 当然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今天看古代反切的构成,并不都是上述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能够比较容易地拼出今天准确的读音来,如: 何,胡歌切 鸡,古奚切 反 切 三.反切的起源和发展 A.反切的产生年代和发明人 南北朝时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然(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论音例》:“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 唐代景审为慧琳《一切经音义》作序:“古来反音,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 清人江永《音学辨微·叙》:“服子慎、应仲远训说《汉书》,乃有反语。” 反切 服虔的反切: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孱,鉏闲反。” 《汉书·宣元六王传》:“臑,奴沟反。” 应劭的反切: 《史记·陈涉世家》:“沈,长含反。” 《汉书·地理志》:“垫,徒浃反。” B.反切的来源问题 ①合音说。认为反切是土生土长的方法,就是合二声为一音。如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汉以上即已有之,古已有二声合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之乎为诸。” 反切 ②来自文字谐声。如刘熙载《说文双声序》:“切言始于西域乎?非也。始于魏孙炎乎?亦非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次月考卷(苏州专用)-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 VIP
- 遥感概论第3章: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原理.ppt VIP
- 国际投资(第六版)在线解答手册(即课后习题答案) M04_SOLN8117_06_SM_C04.doc VIP
- 铁路工程—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表.docx VIP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读.pptx VIP
-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题(每日一练,共43套).pdf VIP
- 国际投资(第六版)在线解答手册(即课后习题答案) M03_SOLN8117_06_SM_C03.doc VIP
- 供应商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doc VIP
- 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案.doc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