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
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
天秀中学刘桂玲
一、大处着眼分析两篇文章
2000年,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内5次进京奔走,甚至市长都亲自出马了。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上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2003年春,这篇课文出现在我们大家现在使用的这册教材中。可河南省南阳市又发起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认为这一课的一个注释出现了错误,并要求“尊重史实,捍卫历史”,纠正这个注释。究竟是哪一篇课文让这两个地方“大动干戈”呢?原来是《隆中对》这篇课文。
人教版把《隆中对》和《出师表》两篇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并列出现在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这给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教学“机遇”。
《隆中对》是人物传记节选,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
作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学习时宜反复诵读,对策一节要求学生熟练背诵。重点解决两个问题:①选材详略得当。本文主要写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最能突出他的才能的是他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并为其规划了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基本方针和具体策略的过程,所以写得非常详细。其余部分则惜墨如金。②写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隆中对策”时,直接从正面突出诸葛亮身居一室,心怀天下的卓越才能;同时徐庶的推荐,刘备如鱼得水的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历来被视为“表”中代表作。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名句。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诸葛亮的耿耿丹心,光照日月,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严谨的论述结构,简练的叙述技巧和浓郁的抒情色彩相结合是本文的亮点。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然而第一部分却绝口不提“出师”一事。因为刘禅无能,离开诸葛亮根本不知如何治国,因此先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以此将治国之事一一向刘禅交代清楚。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出师”时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消除后顾之忧。第二部分表明“出师”一事是刘备的遗志,而自己“出师”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报答和对后主的忠心。最后,再次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并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使刘禅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彻底消除后顾之忧以利伐魏。为了表明“出师”一举势在必行并彻底消除后顾之忧,作者用简练的叙述表明作者的经历,并于叙述和议论之间饱含真挚的感情(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叙,第三部分又以恳切的言辞直抒殷切希望、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意),使文章不仅能以理服人,更能以情动人。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两篇文章中从一个侧面认识三国的历史。用发展的观点看,两篇文章分别写诸葛亮两个不同时期的“对策”,有很多相互照应的地方。从比较教学的角度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值得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教学《隆中对》,我们可以从大处着眼,站在“历史发展”的层面去分析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建议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便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
第一,在导语设计上,我们可以以“了解三国历史的一个侧面”为话题,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一方面关注文章本身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视线牵引到课外,促进他们去阅读《三国志》等有关书籍。
第二,初步阅读两篇课文,说说《隆中对》和《出师表》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整体感知,避免字斟句酌地探究,从而达到从整体上在感性的层面了解诸葛亮。
其一、隆中对“策”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隆中对》最核心的部分在第四自然段诸葛亮的“对”。教学这个部分,我们可以逆向探讨三个问题,进而理解诸葛亮所对的“策”:
第一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政治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个政治目标与刘备陈述的“欲信大义于天下”异曲同工,或者说,诸葛亮提出这样政治目标的依据就是刘备的陈述。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政治目标,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怎样的政治路线。其实,提出的政治路线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二是“人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是“天时”:天下有变。当刘备具备了这样的“地利、人和和天时”条件的时候,则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接着可以追问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