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跳骤停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心肺复苏记载 公元前4-5世纪 扁鹊:切脉诊断生死,用针,砭石,草药急救 公元前2世纪 《华佗神方》之《急求奇方》介绍自缢急救“以手按胸上,数动之……并容忍对口以气灌之,其活更快……” 公元200-300年,晋代葛洪 《肘后备急方》介绍自缢急救“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更递嘘之……” 包含现代人工呼吸基本要领: 悬发:使气道通畅 芦管吹气:似气管插管 塞鼻:保证不漏气 现代CPCR发展史 196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成立CPR委员会 1966年,CPR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人员全面接受CPR训练 1973年,CPR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将CPR训练项目推广到大众中 1992、2000、2005、2010四次修订CPR操作指南《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相关概念 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的表现。 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临床死亡: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以内,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缺血缺氧受到损害,但神经细胞并未完全死亡,及时复苏,有可能成功。 相关概念 生物学死亡: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超过4分钟,脑功能因神经细胞死亡而无法复苏,即使心肺复苏暂时成功,最终因脑死亡而失败。 社会死亡:心肺复苏成功,脑复苏不完全。“植物人”。 病因 1、心源性因素:80% 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2、非心源性因素:20% 意外事件、神经系统病变、手术和麻醉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表现最明显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瞳孔散大。 (3)呼吸呈叹息样或间断呼吸,常发生在心跳骤停后的30秒内,随后即呼吸停止。 (4)大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出血压。 (5)心音消失 。 (6)皮肤苍白、发绀。 心电图分类:心室颤动 最常见 心电图分类:心室停顿(其次) 诊断 1、突然意识丧失:5-10S 对声音刺激、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2、大动脉搏动消失: 5-10S 颈动脉波动消失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心肺复苏2005和2010的区别 1、判断 2、体位 3、胸外按压 按压的注意事项 1)部位要准确: 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 部位不在中线:则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 脱离等并发症。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3)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加 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但手掌根仍置于胸骨中下半部,不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按压的注意事项 4)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 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5)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 ,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 为30:2。 6)双人CPR时,一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进 行人工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并监测颈动脉搏动 ,评价按压效果。当按压者疲劳时,二人可相互 对换,交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的间隙中进行,尽量 缩短抢救中断时间。 7)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胸外心脏按压有效 的指标是: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收缩压≥60m 4、开放气道 仰面抬颈法 开放气道 仰面举颏法 开放气道 托下颌法 5、人工呼吸 电击除颤 室颤是成人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心电节律,电除颤是其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1min,复苏和成功率将下降7%-10%,如果10-12min以上再进行除颤,病人的生存率几乎为零。 电除颤的功率: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J 电极板的位置:心底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心尖电极置于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又称为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和药物,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限制给氧水平 心跳骤停后组织内氧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预后恶化。 (三)药物治疗 1、常用复苏药物 (1)血管加压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 (2)抗心律失常剂;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 (3)碳酸氢钠 (4)腺苷 (5)其他:强心药物 (三)药物治疗 2、复苏药物途径 (1)静脉途径 (2)气管导管途径 (3)骨髓腔途径 (四)高级气道 口咽气道、鼻咽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 (五)高级生命支持 (一)循环功能支持 (二)呼吸功能支持 (三)神经功能支持 (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六)防治中枢系统损伤 一、降温: ①物理降温②药物降温 二、脱水:甘露醇 防抽搐:异丙嗪、安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