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养生与防治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临床应用:寒药吐法,适用于热邪郁滞于上的病证;热药吐法,适用于寒邪郁滞于上的病证;峻药吐法,适用于邪实于上,病势急迫的病证;缓药吐法,适用于邪实正虚,病在上焦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4.应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吐法是一种急救的方法,最易伤正气,故必须慎用。 (2) 临床中凡见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幼儿、孕妇或产后气血虚弱者,均不得用吐法。 (3) 吐法,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 (4) 凡给予催吐剂时,吐后宜进稀粥以自养,并加强护理。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三、下 法 1.概念:下法,也叫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适用于寒、热、燥、湿等邪内结在肠道,以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三、下 法 3.临床应用: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之大便不通、热结旁流以及肠垢结滞之痢疾等病证;温下,适用于寒痰结滞、胃肠冷积、寒实结胸及大便不通之病证;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润下,适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不通证;还有通瘀、攻痰、驱虫等。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三、下 法 4.应用下法的注意事项: (1) 峻下逐水剂,极易损伤人体正气,故应用时务须注意。 (2) 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以邪去为度,应中病即止。 (3) 高龄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脾胃虚弱者以及新产后营血不足而 便秘者,皆不宜用下法;妇人经期、妊娠期,均应慎用下法。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四、和 法 1.概念:和法,也叫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外感病中的往来寒热之少阳证,以及内伤病中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及肝气郁结的月经不调及肝木乘脾土之痛泻等脏腑不和病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四、和 法 3.临床应用:和而兼汗,适用于病偏表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下,适用于病偏里实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温,适用于病偏寒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清,适用于病偏热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消,适用于内有积滞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补,适用于正气偏虚而又需和解者。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四、和 法 4.应用和法的注意事项: 凡病邪在表,尚未入少阳者,慎用和法。 (2) 邪气入里、阳明热盛之实证者,不宜用和法。 (3) 症见三阴寒证者,均不宜使用和法。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温 法 1.概念:温法,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适用于里寒证。用以治疗寒邪侵及脏腑,阴寒内盛的寒实证;亦用于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温 法 3.临床应用: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中中焦,或阳虚中寒证;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的寒痹证;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虚脱,阴寒内盛的危候。另外,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温肾利水、温经暖肝、温胃理气等治法,亦都属于温法的范围。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温 法 4.应用温法的注意事项: (1) 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禁用温法。 (2) 内热火炽、挟热下痢、神昏液欲绝脱者,禁用温法。 (3) 孕、产妇,均应慎用或禁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六、清 法 1.概念:清法,也叫清热法,是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凡外感热病,无论其热在气分、营分、或血分,只要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者,均可应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七、消 法 3.临床应用: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当,脾胃不适,以致饮食停滞的病证;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证;消坚化积,适用于体内痰积痰湿,气血相结,形成痞块积聚癥瘕等病证;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蓄积的病证;消水散肿,适用于气不化水,水气外溢的病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七、消 法 4.应用消法的注意事项: (1) 消法虽不比下法峻猛,但用之不当,亦能损伤人体正气。 (2) 气滞中满之鼓胀;阴虚热病或脾虚泻泄,血枯经闭者慎用. (3) 凡正气虚而邪实者,在祛邪的同时需兼以扶正。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八、补 法 1.概念: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 2.适应证: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虚弱,或某一脏腑虚损之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八、补 法 3.临床应用:补气法,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大等症;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与失血的患者,视其血热(宜补血行血以清之)、血寒(宜温经养血以和之)之不同,分别用药;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而引起的病证;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