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分子遗传学》考查试题RNAi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在遗传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10分)RNAi是dsRNA触发细胞质中与其同源的mRNA的降解,或在细胞核中dsRNA诱导同源的DNA甲基化而导致转录水平上的沉默。基因功能研究 对特定基因进行功能丧失或降低突变,以确定其功能。 基因治疗 病毒感染,HIV病毒、肝炎病毒等 肿瘤疾病,将siRNA导入肿瘤细胞 其它应用 植物代谢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什么是朊病毒?请阐述其繁殖的分子机制(10分)一种非DNA/RNA的传染病原体。其分子结构完全不像已知的细菌、真菌、病毒等那样以所含的核酸为遗传物质,它是一种蛋白质病原体,称为朊病毒蛋白(prp)。正常的PrPc转变为PrPsc的分子机制,亦即朊病毒的复制。一个PrPsc分子与两个PrPc分子结合为异质性二体,随即转化为两个PrPsc分子。下一轮则是两个PrPsc分子与两PrPc分子结合,产生四个PrPsc分子,?以此类推。请阐述尼伦伯格如何利用三联体结合实验破译遗传密码的?用图示的方式介绍其实验方法。(15分)每一种氨基酸在酶作用下与自己对应的tRNA结合 tRNA能识别自己所携带的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 三联体密码都在核糖体上,翻译起始后形成一个复合体。三联体结合实验: 第一步:人工合成只含三个核苷酸的片段,如UUG、 UGU、GUU等 第二步:将三个核苷酸的片段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结合 第三步:配制含20种氨基酸和相应tRNA的溶液1-20 号,每号溶液中各有一种氨基酸是14C标记的 第四步:将含有核苷酸片段的核糖体、配制的溶液加 在一起,然后硝酸纤维素膜过滤,其他东西 可以滤掉,但核糖体过滤不掉,测定核糖体 上的放射性可以知道那种氨基酸结合到了核 糖体上,测知那种氨基酸的密码子。4、简要回顾人类对基因的研究与认识过程并根据你的见解给基因下一个定义(15分) 1、泛因子,微粒、微芽概是体内的某种物质 (1857之前) 2、遗传因子是生物性状的符号 (1857-1909)3、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决定遗传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 (1910-1940)4、基因是决定某种酶的DNA片段(1940-1955)5、基因是决定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1955-1961)7、基因是实现一定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 1961-1969基因不一定是一个功能单位基因不是一个突变单位 基因不是一个重组单位 基因可以转录、翻译蛋白质基因可以转录,但不翻译 以人类基因组为例说明你对生物基因组全序测定工作的科学意义与社会意义的认识(15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1、是人类的第二张解剖图,在分子水平揭示人类的 生、老、病、死之迷 2、比较基因组结构,阐明生物的进化关系,揭示当代科学的第六大悬案—人类进化的缺环。3、遗传与优生依据 4、建立个体医学的指南,绘制21世纪基因医学蓝图 5、准确进行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6、研制基因组药物活字典,基因治疗 7、延长人的寿命(180—1200岁) 8、建立基因组身份证,精确进行DNA亲子鉴定,建立 洁净法庭 9、进行电子杂交,加快研究进程10、标记辅助选择。把目的基因开发成分子标记,根据图谱间接选择目的基因,减少育种盲目性,缩短育种年限 学生小明接受到一项任务,利用三体材料对玉米的有色基因A、粳性基因W、饱满基因S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请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种实验方法并介绍具体实验流程。(15分)单体定位法 原理:利用假显性现象。由于不存在显性基因而 使隐性基因得以表现的现象玉米有色A无色a 粳性W糯性w 饱满S 凹陷s 玉米单体Ⅰ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Ⅱ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Ⅲ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有色 :无色 玉米单体Ⅳ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Ⅴ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Ⅵ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Ⅶ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Ⅷ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Ⅸ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 Ⅹ 有色 × 突变体无色 全有色 玉米单体Ⅰ粳性 × 突变体糯性 全粳性 玉米单体Ⅱ粳性 × 突变体糯性 全粳性 玉米单体Ⅲ粳性 × 突变体糯性 粳性 :糯性 玉米单体Ⅳ粳性 × 突变体糯性 全粳性 玉米单体Ⅴ粳性 × 突变体糯性 全粳性 玉米单体Ⅵ粳性 × 突变体糯性 全粳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