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后颅窝肿瘤治疗策略(湖州会议)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放疗方案设计及实施 大孔径CT定位仪 数字模拟定位机 动态调强AXESS(瑞典医科达容积调强计算)加速器 谢 谢! 婴幼儿后颅窝肿瘤的治疗策略 浙医儿院神经外科 王宁 儿童脑肿瘤概况 肿瘤发生率: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20%,仅此于白血病,占第二位 肿瘤类型:胶质瘤、松果体肿瘤、颅咽管瘤、畸胎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幕上与幕下比较: ≤24m:幕下约60%,12~24m约74% 2~16y:幕下约42% 小脑肿瘤概况 占儿童脑瘤的50%-60% 病理上常见的: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其他(如血管母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星形细胞瘤中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最常见 1周岁之内的颅内肿瘤 约90%的新生儿脑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畸胎瘤最常见。其他有星形细胞瘤、脉络丛肿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 其中后颅窝肿瘤约20%,包括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症状:呕吐、精神运动发育停止或退化、巨颅、喂养困难、晚期可有癫痫 典型肿瘤一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75%年龄≤20y 本院约后颅窝肿瘤的1/4 主要表现为囊性 A型:微囊,软膜沉积物,Rosenthal纤维,局灶为少枝胶质细胞瘤 B型:序贯周围假玫瑰花结,细胞密集,有丝分裂,钙化 治疗策略 尽可能的手术全切 即使不能全切,也不对肿瘤放疗,而是随访,如果复发则再次手术 如果复发又难以切除或病理提示有恶变,则放射治疗 典型肿瘤二 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第四脑室底部,60%-70%位于幕下 儿童的多为间变性,可通过脑脊液播散种植 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治疗策略:全切除肿瘤(要求MRI无残留),术后放疗,小于三岁的不放了 术后2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放射治疗 常规:瘤床45~48Gy,复发另加15~20Gy 调强:瘤床及周边1cm 59.4Gy 脊髓:小剂量全脊髓30Gy 3岁以下可化疗; 完全切除+放疗预后:5年约41% 文献中的室管膜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12~24m,术后3年100%死亡 实际应用时 对于间变性室管膜瘤或者不全切除:局部野放疗50-60GY 室管膜母细胞瘤或有中枢轴转移者作全脑全脊髓放疗,一般为全中枢轴30-36GY,对可见脊髓病变局部推量4-9GY。对脑内原发部位或残留病灶,推量至50-60GY. 典型肿瘤三 髓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儿童颅内肿瘤,占后颅窝的30%-50% 组织类型: 经典型:细胞小,密度高,未分化,细胞质少 促纤维增生型:有“肾小球”样的肿瘤细胞岛。 大细胞型:细胞大,圆,核多形,有丝分裂活动高 治疗策略 尽可能的全切,脑干(面神经丘附近)上肿瘤可适当残留 放疗:35~40Gy全脑全脊髓,转移灶另加10-15Gy 化疗: EP即卡铂或者顺铂加依托泊苷(VP16) VCP即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泼尼松。 实际应用方案 <3岁:可给予45Gy。 ≥3岁:50-55Gy的照射。 全脑全脊髓预防照射: 低风险组30GY,接受化疗的患者可适当降低剂量到23.4GY。 高风险组,特别是已有阳性转移灶的患者,全脑全脊髓照射的剂量不能低于36GY的标准剂量。 预后 预后不良的:<3y,病变播散,不能大体全切,组织学上有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神经细胞分化,35~50%五年生存 预后好的:术后MRI提示无残留、CSF阴性、≥3y,75%五年生存 显微手术方法 术中头架固定 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枕下后正中切口或旁正中切口。 严重颅高压的病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 开颅切开硬膜,打开脑池减压,从小脑延髓裂暴露肿瘤。辨别肿瘤边界,特别是和脑干粘连的情况。 肿瘤与脑干粘连的部分,则尽量削薄肿瘤,不勉强追求镜下全切,残留常位于面神经丘区域。 小脑肿瘤显微切除的“儿童特色” 头架:18月龄以上的患儿可选用成人型颅骨钉、一周岁内肿瘤切除后颅腔缩小头部从颅骨钉滑脱,会划伤头皮 显微牵开器:手术过程中需根据进程调整牵拉方向,达到最小损伤最佳暴露。 出血:人字缝和枕骨静脉孔(电凝和填塞)、枕窦发达(“H”形硬膜切口) 显微操作体会(一) 从浅入深游离肿瘤,并分块切除 瘤周重要血管是小脑后下动脉的第四脑室内折返袢支。有时会紧贴肿瘤表面,似乎成为肿瘤包膜成分,需游离保护,可切断一侧。 及时调节双极电凝输出功率,并反复滴水有效脑保护。 显微操作体会(二) 良好释放脑脊液,有时可避免脑室分流引流手术。 室管膜瘤会通过正中孔和侧孔呈舌状进入椎管,无需打开颈椎,可最后吸出压迫颈髓的部分。 术中静脉性大出血,可先压迫,再通过游离肿瘤和最终全切除肿瘤止血。 尽量的全切除是良好预后的保证。特别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显微操作体会(三) 肿瘤全切后,硬脑膜和桥静脉可能严重出血,需稳妥止血。 硬脑膜由于枕窦切开时的结扎,很难原位严密缝合,可用筋膜片或人工脑膜修补。 骨瓣用可吸收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