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docVIP

第5课时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时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课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时间 2013年4月 18日 教学课时 第5课时 主备教师 孙淑云 教学目标 1.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读诗歌想画面的能力。 2.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急促有力,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会背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动态修改部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白雪歌》引入。这首诗中描绘了塞外风雪和军旅生活。今天我们再走进这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反映边塞生活的另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温馨点击”,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教师补充: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 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 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岑参是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大历元年(766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学生介绍) 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曾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赏析边塞诗,要了解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解题:你从诗歌题目中获取了哪些知识? (地点,人物,事件,边塞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朗诵诗歌。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停顿和节奏。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检查读书情况。 教师讲述: 这首诗除首句外,其他都是三句一韵,而且三句中又是句句押韵,这就与通常的双句换韵和隔句押韵大不相同。它的节奏急促,变化灵活,读起来也很顺口,给人以苍凉,慷慨激昂的感觉。 教师试着指点:平沙莽莽黄如天。(苍凉)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豪情).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重在朗读,要引导学生反复读。】 三、分析诗意,感悟意境。 1.根据“文意”理解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 烟尘飞:发生战争。烟:烽烟。 汉家:代指唐朝。 金甲:指金属做的铠甲。 军行:行军。 拨:碰撞。 五花连钱:均为名马。又指马身上斑纹。 草檄: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虏骑:指敌骑。 接:交锋。 2.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教师引入:刚才同学们提到这是一首边塞诗-----出征,那么诗歌中围绕出征写了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1)写西域风沙的险恶,表现行军的艰苦。(写西域风沙险恶图) (2)写敌人侵犯,封常清出征。(将军出征图) (3)绘封常清冒雪出征,一路不畏苦寒的情景(冒雪行军图) (4)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出师胜利图) 教师讲述:在这天寒地冻的边塞,封将军为何要出征呢? (敌人利有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进攻。“汉家大将”出师西征,是为了保卫国家,反抗侵略,是正义的。) 师:我们刚才领悟到这首诗还写了军旅生活,你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这支军队如何呢? 明确:A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生动地写出了军情的紧急, 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B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天气的恶劣,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可以看出他们不畏严寒。 C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表现他们必胜的信心及豪迈的战斗气势.,既是诗人对战情有事实根据的推断,也是诗人蔑视敌人,颂扬唐军的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车师西门伫献捷”实为发自诗人肺腑的热烈祝愿。紧扣了诗歌的题“奉送、出征”大家再想象一下:凯旋时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体会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诗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渲染飞沙走石,厉风寒雪的恶劣环境,反衬出将士们坚强豪迈的战斗精神。诗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战斗场面描写,却从出师军容的豪迈中烘托出战斗必胜的气氛。另外,诗中“如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得满地乱滚,蒸腾的马汗伴着雪水旋即成冰等细节的描写,都是把大胆的夸张与贴切的比喻结合在一起的,使得形象更加传神、生动。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塞外的画面。 (欣赏画面)配乐朗读,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