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位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6例临床观察.doc

旋后位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6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旋后位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6例临床观察

旋后位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6例临床观察 欧建锋1 ,黄杰文1 ,刘海全2 ,魏国强1 ,彭尚军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邮编:510240;2.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编:510405) 目的Mcbrlde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术后X线检查回报达到解剖复位68例,功能复位8例,经5个月~3年的随访,全部患者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优良率达96.1%,全部患者复位后未见腕管综合征等后遗症。结论:运用旋后位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前臂旋前位时反方向的整复操作更容易掌握整复力度、整复的角度等,因此该整复方法比较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整复方法 【中图分类号】 【A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损伤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自2001~2005年,作者运用旋后位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28~73岁,平均49.2岁。其中左侧22例,右侧42例。交通事故致伤26例,不同平面跌落伤15例,平地跌伤35例。所选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2型32例,A3型36例,B1型3例,B2型5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6小时52例,6~24小时18例,超过24小时6例。 2 治疗方法 2.1 整复方法 患者仰卧位上肢自然平放,给予局部血肿内麻醉,麻醉生效后术者握住腕部,助手握住前臂上段顺势拔伸牵引1~2分钟,纠正嵌插或重叠移位,在牵引下,术者把患肢缓慢旋后,使前臂置于旋后位;术者用双拇指扣紧骨折远端掌侧面,两食指扣紧骨折远端背侧面,余指环握腕部背侧,将骨折远端向背侧拔伸屈曲腕关节,纠正成角移位,之后根据骨折远端的侧移方向,行尺偏或桡倾,纠正侧方移位,触摸无级差,视外观畸形消失即告术毕。 2.2 固定方法 采用腕关节旋后背伸位超腕关节夹板外固定,外敷驳骨油纱,并按三期辨证内服中药,术后即鼓励患者行掌指、指间关节活动,同时将患肢旋后位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每周调整夹板1~2次,根据肿胀消减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一般夹板外固定约4~5周,复查X-RAY片,证实骨折达到临床愈合予拆除夹板。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改良Mcbrlde评分标准[2],就患者主诉疼痛及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外观有无畸形;X线检查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有无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及并发症进行综合性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级。 3.2 疗效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一次复位成功,术后X线检查回报达到解剖复位68例,功能复位8例。固定4~5周后拆除夹板,摄X线片证实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经5个月~3年的随访,全部患者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根据上述疗效评定标准,优49例,良2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6.1%,全部患者复位后未见腕管综合征等后遗症。 4 讨论 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形成“锅铲”畸形。肱桡肌是附着在桡骨茎突上的唯一肌肉,有牵拉桡骨远折端向近、背、桡侧移位并旋后的趋势[3];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该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可减少桡骨远端骨折块的移位。因此在手法整复过程中,当前臂于旋后位,肱桡肌的松弛有利于减少整复时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术者来说,类似克雷氏骨折的整复手法,较前臂旋前位时反方向的整复操作更容易掌握整复力度、整复的角度等,因此该整复方法比较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另外Douglas等[1]通过研究证实前臂固定于旋后位能消除肱桡肌的作用力,减少再移位倾向。而且,当前臂处于旋后位状态时,尺桡骨处于平行状态,骨间膜张力最大,这样可以防治固定后远期骨间膜挛缩等并发症的出现。另有学者报道称,如患者伴有下尺桡关节对位不良或脱位时,旋后位整复可使之通过骨折复位而复位,并且处于稳定状态[4]。 笔者认为在使用旋后位手法整复骨折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下列问题:①复位手法是将腕关节现行置于旋后位,再进行有效的牵拉折顶整复,这样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导致的折端再移位倾向,并可以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出现;②于金河等[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桡腕关节面背倾10°以上时,桡偏10°以上时,舟骨和月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因此复位后行X线检查,注重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以免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③复位成功后立即指导患者行适当的指间、掌指关节功能锻炼。早期积极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伤肢的血液循环,使血肿吸收加快,肌肉的主动收缩还可以起到软组织夹板作用,同时可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局限性、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