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反射率因子在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初始化中的应用.docVIP

雷达反射率因子在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初始化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达反射率因子在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初始化中的应用

雷达反射率因子在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初始化中的应用 Ⅰ:云微物理量和垂直速度的反演 刘红亚 1,2徐海明 1 胡志晋 2 薛纪善 2 沈桐立 1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 要 对于水平网格距小于10 km的高分辨率非静力平衡的显式云分辨模式,云微物理量的初始化以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一直是云分析领域的一个难题。考虑在云雨处于定常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暖云过程,可得到云中水成物之间相互转化以及与垂直速度的约束关系,而雨水含量跟雷达反射率因子 Z 有关。因此,采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7月5日02时(北京时)的观测资料,针对雷达探测的特点对雷达原始数据进行了坐标转换,并进行了插值处理和简单的质量控制,然后依据Z-qr关系和定常暖云方案,反演了雨水混合比 qr 、云水混合比 q c 、水汽混合比 q v 和垂直速度 w 。结果表明,由此得到的雷达回波主要特征及量值分布与雷达站的CAPPI图像基本一致;水汽、云水、雨水和垂直速度量值大小的分布与雷达回波强度的分布也是吻合的,体现出了云中水成物和垂直速度的三维分布结构;各物理量的量值也符合梅雨锋暴雨的特点,梅雨锋积层混合云系中层状云和对流云的差别十分明显。在较强的回波区,雨水在6 km以下含量较大,最大值位于4 km左右,可超过3.0 g/kg;上升速度在5 km左右最大,最大值超过5 m/s;云水含量大值区位于5 km以上,在7 km高度上达到最大,超过3.0 g/kg;雨滴末速度虽然上下比较一致,一般几米每秒,但在5 km左右为大值区。 关键词:雷达,水成物,邻近预报,云模式。 初稿时间:2006年5月8日;修改稿时间:2007年4月23日。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座机电话号码,座机电话号码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2004CB418304 。 作者简介:刘红亚,主要从事气象资料同化方面的研究,E-mail:red_asia@163.com APPLICATION OF RADAR REFLECTIVITY TO INITIALIZATION OF CLOUD RESOLVING MESOSCALE MODEL PART Ⅰ: RETRIEVAL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AND VERTICAL VELOCITY Liu Hongya1,2 Xu Haiming1 Hu Zhijin2 Xue Jishan2 Shen Tongli1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For non-hydrostatic cloud resolving models with a grid spacing less than 10 km, the incorporation of microphysical elements and the coherence of physical variables in the initial field of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however it has remained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cloud analysis field for a long time. It is known that warm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link the transform of hydrometeors with vertical motion and the radar echo intensity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hydrometeors. So, it is possible to acquire microphysical variables in clouds from radar echo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only acceptable precision losses are pai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warm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nd hypothesizing the cl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