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爱学困生工作计划(共12篇)
关爱学困生工作计划(共12篇)
杨梅寄宿学校四班 严美艳
一、 活动目的
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全
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特别是学习上的
帮助,督促学困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 帮扶对象
班中基础端正,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及时
完成的学生,如黄观涛、李豪迪、陈成彬、陈家坤、陈钟鸣、陈泽文、黄美晨、蔡恒清、李庆东、邵瑛琪、杨佩仪、、魏启辉、戴海文、苏国华、崔健彬、杨思慧、陈伟浩
三、 帮扶内容
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必须会读、
会说、会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 活动形式
1、抓好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2、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辅导。
3、学困生之间开展评比活动,并经常进行鼓励。
4、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采用面批的方式。
5、班里开展结对帮教活动。
6、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让学困生坐在身边进行单独辅导。
7、课堂复习中,让学困生重复优等生的发言。经常与家长进行短信单独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并注意表扬家长。
五、 工作目标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共同协作,使学困生的在校期间守纪律,讲文明,学习成绩经过努力有所提高,并逐步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前进,从而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
2、培养差生自主自觉学习,主动扩宽知识面的学习习惯。
3、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
4.巩固并提高他们的成绩,让他们向优生发展。
六、检查验收时间
1、学校自查时间:两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塘肚小学“关爱学困生”活动总结
关爱学困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学校分内的责任,为此,各科任以及班主任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心热爱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困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使学困生动情,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学习上热 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其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三、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学困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但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学校应该注意发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发现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从实践中,作为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学困生我们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