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目的任务 初中阶段传统文化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的传统文化全册共九个单元,上学期安排学习了四个单元,本学期准备安排五个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精致汉字》,第六单元《古文选读》,第七单元《古代礼仪》,第八单元《少数民族文化》,第九单元《家族制度》。本学期的学习,先学习精致汉字,感受汉字的艺术美感。再学习写景状物的古文, 体会自然事物带给我们的陶冶和感悟。然后学习古代礼仪,少数民族文化,家族制度。这样的编写符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规律。 三、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现有八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真态度各不相同。学生有的兴趣非常浓厚,有些不感兴趣,加之传统文化不参加考试,有些学生根本不学习,甚至上课连课本都不带来。本学期给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方法措施 1、密切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传统文化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传统文化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联系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坚持利用教材,向外拓展延伸的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生“从知识的海洋中打捞珍珠”的良好愿望。 2、坚持分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继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路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有利于特色教学的形成。 3、坚持激励性原则,善于培优。 对学生的差异,应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在教学中善于鼓励学生,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有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为他们自由的飞翔开辟广阔的天空。 4、坚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的转变影响着所有的人,当然包括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成为我们教师的追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要比校本,粉笔新鲜的多,争取学习先进的经验,自己能用上多媒体实施教学。 5、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若仅局限于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应利用多种途径去培养。 五、教学工作安排 本学期安排五个单元的学习,每课均一课时,共计18课时。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18课 六书 第二周 第19课 甲骨文 第三周 第20课 金文与篆文 第四周 第21课 右溪记 第五周 第22课 庐山草堂记 第六周 第23课 游黄山后记 第七周 第24课 山茶 第八周 第25课 冠礼 第九周 第26课 婚礼 第十周 第27课 丧礼与祭礼 第十一周 第28课 少数民族史诗 第十二周 第29课 少数民族节日 第十三周 第30课 少数民族英雄 第十四周 第31课 家族 第十五周 第32课 祠堂 第十六周 第33课 家谱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校开设了关于国学地方课程,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在小学中,学生对古代著名诗词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现初一学生中,学生传统文化阅读基础较好且学习主动。另有一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努力,目前传统文化成绩比较优秀。有些同学,虽然基础不错,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十分不稳定。个别学生情况比较不乐观,部分学生汉语基础本就比较薄弱,加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比较贪玩懒惰,传统文化成绩落后。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青少年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